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政協委員次珍:“兩會”上她為8000多門巴族群眾幸福“代言”

2017年03月13日 15:27:58  來源:中國西藏網
字號:    

  身在大城市,當你每天身處洶湧的人潮中時,是否能想像到在西藏邊疆,有的縣全部人口也不過萬把人,縣轄四個民族鄉加起來才六百多人?當你在早晚高峰時被堵在車流中動彈不得時,又是否能想像身處國境線、為祖國守邊的人們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條公路?

  如果不是親耳聽到,可能許多人都難以想像這樣的生活。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的門巴族全國政協委員次珍在北京接受了《中國西藏》雜誌和中國西藏網的專訪,與網友們分享她5年來的履職經歷。

  3月10日,“兩會”間隙,次珍接受中國西藏雜誌、中國西藏網採訪

  黨的興邊富民政策助推門巴民族鄉脫貧致富

  自從2013年第一次來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以來,今年已經是這位“80後”女性少數民族政協委員第5次上會了。過去的幾年,次珍已經有十多個政協提案獲得受理。收官之年略作盤點,她對《關於將西藏錯那縣麻瑪鄉列入小康示範村的提案》印象最為深刻。

  作為在邊境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方建立的麻瑪門巴民族鄉小康示範村,在提案獲得落實後,隨著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和村容村貌的整治,這個原本就氣候溫和、景色優美、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迅速實現了美麗鄉村的“華麗轉身”。依靠旅遊業,當地的家家戶戶都開起了農家樂和餐廳,平均每個家庭年收入都在三萬元以上,實現了脫貧致富,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幸福。

  此外,與麻瑪鄉一道實現脫貧的還有錯那縣的另外三個門巴民族鄉:吉巴門巴族鄉、貢日門巴族鄉和勒門巴族鄉。除了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國家的興邊富民政策也為這幾個門巴民族鄉的脫貧注入了強大的助推力。

  據了解,生活在邊境地區的人口較少民族,除了每人每年可以拿到三千元的邊民補貼外,還可享受村醫補貼、生態補貼等一系列針對邊境地區人口較少民族的優惠政策。目前,這四個門巴民族鄉的全部人口只有618人,平均收入卻達到了兩萬多元。昔日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故鄉,如今在興邊富民政策引導、推動下,已經成為奔小康路上的“先鋒”。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連續第四年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此前的2016年12月24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提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民族自治地方、邊境地區、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的貧困地區為主戰場”,錯那縣的四個門巴民族鄉,正是這樣的“主戰場”。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