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017兩會觀察:明確底線 釋放善意

2017年03月11日 15:17:03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全國政協委員陳玲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

  海峽之聲網3月7日訊(記者鞠先鶴 任婧 朱樂 蔡二慶)全國兩會期間,輿論紛紛解讀未來兩岸關係走向,新一年大陸又會出臺哪些利於臺胞的政策措施?從大陸高層的表態可以看出,大陸對臺政策具有延續性,明確底線的同時也釋放了善意。

  明確底線,對臺政策延續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俞正聲主席在政協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認為,這實際上是論述了兩岸同胞共同的權利和義務。一方面,兩岸同胞擁有共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的權利,另一方面,兩岸同胞也有共擔民族大義的義務,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反對和遏制“臺獨”。

  2016年民進黨上臺執政後,兩岸關係形勢“更加嚴峻”。全國政協委員、臺盟南京市委主委胡有清指出,從兩份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大陸近一步明確了底線和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管臺灣政局怎樣變化,大陸對臺方針不會改變。俞正聲主席在年初的對臺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將繼續出臺利於臺胞在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張志軍主任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正在積極研究便利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青年的政策措施,臺灣青年一定會感受到“兩岸一家親”。

  “李克強總理再次重申大陸對臺大政方針,表明瞭大陸對臺政策的延續性,彰顯大陸對臺的最大善意。”全國政協委員陳玲説,“這同時也給‘臺獨’分子一個最好的回答——蚍蜉撼樹不自量,想把臺灣從祖國版圖獨立出去的圖謀是不可能實現的。”

  釋放善意 聚焦基層和青年一代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青年在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俞正聲主席在政協工作報告中強調,“深化政協委員與臺灣民意代表機制化交流,加強與臺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 。

  胡有清委員關注到,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較去年多了“社會”融合的內容,這意味著兩岸融合的面更為廣,也更為深入。政協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政協委員與臺灣民意代表機制化交流的內容”。臺籍政協委員張寧認為,通過和臺灣民意代表的互訪交流,能夠慢慢打開兩岸民眾間的隔閡。大陸的對臺工作逐漸向臺灣基層民眾傾斜,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看來,就是想讓臺灣老百姓參與到兩岸交流中來,享受到兩岸和平紅利。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和政協兩份工作報告中都著重強調了臺灣青年的工作。數據顯示,目前有約100萬台灣人生活在大陸,大多數是因工作或就學的需要。因而這次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就如何進一步便利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就業、創業、生活建言獻策。

  針對臺灣學生在大陸生活面臨的實際困難,全國政協委員張寧今年帶來了兩份提案,一個是關於臺灣學生在大陸就讀存在困擾,比如,就醫問題的報銷程式較為繁瑣,以及卡式臺胞證在買票或者辦銀行卡等方面存在不便等。另外張寧也建議,大陸相關部門進一步放寬臺生在大陸就業的領域,在政策上給予對接。

  全國政協臺籍委員駱沙鳴提出,要創新手段方法來增進臺灣青年對大陸政策的了解。比如,可以根據臺灣青年人的習慣,現有的惠臺政策做成懶人包的形式,讓臺灣青年更方便的了解和選擇。

  汪毅夫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兩岸同胞要共擔民族大義”與政協工作報告強調“加強與臺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有著內在的聯結。從早期積極抗日的蔣渭水,到在大陸投入抗日戰爭的林正亨等,臺灣青年在世代交替過程中,均有展現民族大義的身影,具備民族大義的基因。

  現在的臺灣青年一代大多是在李登輝發動的“去中國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常常被貼上“草莓族”“天然獨”等標簽,汪毅夫對此並不贊同。他説,“這一代青年是在兩岸開放交流交往背景下長大的,有很多機會接受民族大義的教育,更繼承了他們前輩身上的民族大義,他們也會出於民族大義,積極投身統一運動。”

  張寧説:“只要我們的政策到位,肯定會打動臺灣青年的心。”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