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基層代表熱議精準扶貧:讓檢察監督觸角延伸到每個貧困戶

2017年03月09日 12:57:23  來源:正義網
字號:    

  三位基層代表熱議精準扶貧精準預防

  讓檢察監督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貧困戶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耒陽市龍塘鎮遠宏村委會主任伍冬蘭。鄭智 攝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耒陽市龍塘鎮遠宏村委會主任伍冬蘭。鄭智 攝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縣龍潭河鎮黨委書記向平華。鄭智 攝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縣龍潭河鎮黨委書記向平華。鄭智 攝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縣梅山文化園董事長張青娥。鄭智 攝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縣梅山文化園董事長張青娥。鄭智 攝

  正義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鄭智)“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扶貧攻堅壓力不減,決心更強。

  “2020年全面實現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這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更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最牽掛的議題。

  “精神扶貧”迫在眉睫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作為身在群眾之中的基層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耒陽市龍塘鎮遠宏村委會主任伍冬蘭走遍了家鄉的山山水水,帶來了對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效果最切身的體會。

  “近幾年來,不少貧困群眾感受到了黨和國家扶貧政策帶來的實惠,嘗到了勤勞脫貧的甜頭,走上了脫貧奔小康之路,但也有一部分貧困群眾依然"等靠要"思想嚴重,缺少致富主動性,甚至把黨的扶貧好政策錯誤地當成了"養懶人"的政策,爭著當貧困戶、低保戶。”伍冬蘭認為,當下“精神脫貧”迫在眉睫,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不但要給錢給物,更要注重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只有外部“輸血”式扶貧與內部“造血”式脫貧相結合,通過自身“造血”鞏固“輸血”成果,才能徹底拔除窮根、消除貧困。

  精準扶貧前提是“精準識別”

  “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提到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弄虛作假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縣梅山文化園董事長張青娥認為,精準扶貧首先要做到“精準識別”。

  “提到扶貧政策,好多村民都想享受,但誰是最需要的,誰該享受政策,如何把扶貧資金和項目送到最需要的群眾手中,就需要精準的研判。當下,基層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人情扶貧"等現象少了。但現在實際困難是,不少縣鄉地域廣闊、人口稀少,調查摸底貧困人口工作非常困難,這就難免會出現由於一些基層幹部工作不到位而導致的扶貧精準性不夠問題。”張青娥解釋到,以安化為例,百萬人口,將近5000平方公里,幹部數量極其有限。個別幹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精準識別”,下面報上來哪些人,就把他直接列為貧困戶,其中不乏一些基層幹部坐在辦公室閉門造車,直接把扶貧名單往上報。

  張青娥希望檢察機關繼續強化監督,加大對扶貧政策的宣傳,讓監督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貧困戶,讓政策好聲音唱響每一座大山。

  精準監督涉農扶貧資金“最後一公里”

  2016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國務院扶貧辦部署開展為期五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開發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據統計,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扶貧資金等職務犯罪1892件,同比上升102.8%。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縣龍潭河鎮黨委書記向平華代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容亂花。精準推進扶貧工作的同時,防腐反腐的腳步也要步步跟緊,讓腐敗無所遁形,確保惠民政策和扶貧資金不折不扣落實到貧困老百姓(603883,股吧)身上。”向平華建議檢察機關在依法查辦案件的同時,積極開展預防工作,加強對惠農扶貧一線幹部進行形式多樣的預防警示教育。加強資訊化建設,繼續完善“惠農扶貧資金項目數據共用資訊系統”,加強對涉農扶貧資金“最後一公里”監督,提高精準懲防犯罪能力。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