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扶貧茶”引出暖心建議

2017年03月09日 12:56:34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基層代表委員上會記

  採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集團董事長周善紅時,他向記者展示了專門帶到北京的一包茶葉。“這是有下鄉味道的茶,我稱之為‘扶貧茶’。”他説,“我的建議,也與它有關。”

  一名汽車行業的企業家,怎麼“推銷”起了茶葉?周善紅先從他的創業經歷談起:

  20多年前,周善紅背井離鄉,從揚州江都農村遠赴山東、北京從事鈑金行業,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2000年,他回到家鄉投資組建了萬順集團。目前,集團年銷售規模突破50億元,多次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

  “自己富了,不算富。尤其是作為企業家的全國人大代表,要感恩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帶動貧困鄉親們共同致富才算富。”周善紅説。這些年,他在公益慈善事業上累計支出近3000萬元。

  周善紅將目光投向了扶貧開發事業。2014年,萬順集團與福建的省級貧困村──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結對幫扶。下黨村當時的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4000多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周善紅髮現,下黨村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濕潤,非常適宜茶葉生長。於是,他提出了“種植先行、項目引領,商貿推進、強村富民”的發展思路,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成片“愛心茶園”基地。

  “這包茶,就是我們‘愛心茶園’種植生産的。”周善紅的話頭回到了“扶貧茶”上。他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多方聯繫其他愛心企業前來認租茶園。到目前為止,被認租的“愛心茶園”已接近300畝。由於有了投入和銷路,下黨村茶園面積迅速擴大,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加純收入200萬元。

  周善紅深刻感受到,要實現貧困地區脫貧,不能事事靠政府,還需要整合企業、社會力量等資源,凝聚成扶貧攻堅強大合力。為此,他確定了産業進村、企業帶動、項目引領、精準扶貧的思路。2016年底,他們又結對陜西省富平縣的3個特困村實施精準扶貧。

  周善紅的建議也與精準扶貧有關。“國家已經建立了全國扶貧資訊網路系統,使得扶持對象一目了然。實施好精準扶貧,關鍵在於提高其知曉度,形成鮮明的價值導向和濃郁的社會氛圍。”他建議,在廣大企業界、成功人士、富裕階層間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動員他們踴躍加入到扶貧隊伍中來。同時,要讓社會認識到單純的慈善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扶貧效果,而精準扶貧不僅實現了扶持對象查詢追蹤的“可視化”、具體化,而且實現了幫扶措施和幫扶效果檢查考評的明確化、具體化,可以讓幫扶對象“一個不少、一個不掉隊”。

  同時,周善紅建議相關部門參與,以貧困村為切入點,加大力度開展精準培育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工程。“增強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才是治本之策。”

  周善紅的另一個建議則體現了人文關懷。“助學扶貧的資助過程需更加人性化、低調化,不宜在公開場合宣揚受助學生的具體家庭情況,不要求孩子公開表示感謝,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保護,讓助學扶貧更有‘溫度’。”他説。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任松筠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