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會聲會影履職成績單】扶貧攻堅:國家級貧困縣“醫改”突圍

2017年03月02日 11:12:32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脫貧攻堅”是我國當前的重心工作。根據此前國家扶貧辦的統計,全國的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已成為最主要的致貧因素之一。

  為了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深入國家級貧困縣,做調研、寫提案,尋找用醫療“精準脫貧”的突破口。

  這兩天,廣西上林縣的醫生們正在下村,摸底“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情況,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也專門趕來一起調研。他走訪的廣西上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這裡的貧困戶,30%是“因病致貧”。在調研中他發現,貧困戶反映最大的問題,就是看病遠、看病貴。

  貧困戶韋南傑:是類風濕,鎮裏醫院治療不好,就轉到縣裏面。我現在全收入是1萬塊錢,全家看病的藥費七八千。看病基本上花完了。

  去縣級醫院看病更遠、更貴,可很多農民都不去更近、報銷更多的鄉鎮衛生院。這是為什麼呢?在喬賢鎮衛生院,錢學明委員調研發現,這裡前幾年還可以做闌尾炎、疝氣、剖腹産等手術,但由於醫生的流失,手術室不得不關了門。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衛計局局長藍文榮:我們的主治醫師,特別是有能力的,都是爭取往縣裏跑。我們做過初步統計機構調研大概180多(人流失),待遇比較低,造成醫生留不住,病人不相信我們的能力,病人直往外跑,也造成惡性迴圈。

  錢學明委員發現,農村看病難、看病貴,根源是鄉鎮衛生院人才的流失。醫生都往上級醫院跑,農民就得去上級醫院看病,費用就翻倍增加。以闌尾炎手術為例,鄉鎮衛生院治療費大概3500塊,國家規定的報銷比例是90%,綜合算下來農民自己承擔450塊,但在縣醫院,收費更貴,報銷卻更低,到省市三甲醫院的治療費用甚至要增加到10倍。

  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下面的醫生往上走了,結果病人也只能往上走,他不但遠了,還成本高了。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讓醫生下來,醫療資源下沉,病人別上行。

  由於鄉鎮衛生院和縣醫院彼此獨立,要想讓好醫生下到基層,就必須打破管理體制。在2014年“兩會”期間,錢學明提交了“發揮鄉鎮衛生院作用,關鍵在於留住醫生”的提案,建議將鄉鎮衛生院納入縣醫院統一管理,由縣醫院統一向下調配醫生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一旦下來了,他是回不去。事業、前途、收入差距太大,我們只要把這個體制疙瘩揭開,讓它為一家管理,這就很簡單了。

  上林縣參考這份“醫改提案”,實施“醫療衛生服務縣鄉一體化改革”,縣人民醫院統一管理10個鄉鎮衛生院,每天都有縣醫院的科室主任、骨幹醫生輪流下去出診。醫療資源下沉,讓鄉鎮衛生院停了多年的手術室重新開啟,受益的就是“家門口”的老百姓。

  還是以闌尾炎手術為例,病人在鄉鎮衛生院就醫,費用低、報銷多,最高能節省4000多塊。縣財政每年安排不低於1000萬改善醫療條件,以前沒有的X光檢查、彩超等設備都投入了使用。農民看病不用往外跑,2016年,上林縣鄉鎮衛生院門診人次增加8%,醫療業務入賬近8000萬元,同比增加18%,醫生的收入也漲了一倍。一份“醫改提案”帶來的改變,也在影響著基層的改革思路。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衛計局局長藍文榮: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講,我們要敢於擔當,改革要拿出勇氣,但是我們從管理上來講,也有容錯的機制,反正我們不改都沒有出路。

  前年和去年兩會,錢學明委員兩次提案,建議繼續完善“縣鄉醫衛服務一體化改革”。今年兩會,他還想用提案呼籲推廣“上林醫改”經驗,讓更多貧困地區的農民看病不再貴、不再難。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喬賢鎮衛生院醫生韋棟仁:我希望縣裏面的醫生、專家來更多,國家投入更多的錢為我們買更好的設備,讓我們這裡的困難的群眾,看病又方便、又便宜。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人民醫院院長潘茂華:我們想組織專家隊伍進村入戶,對這些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人群進行摸底排查,精準識別,制定一些診療的方案,實現他們脫貧。

  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建議國家把我們這些基層的成功的改革經驗,儘快地加以總結,然後上升為國家的政策,/讓全國的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