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兩會前瞻:今年"兩會",我們關注什麼?

2017年03月01日 10:29:4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黨的十九大將召開。“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裏召開的全國“兩會”備受關注。

  隨著“兩會”時間的臨近,相關熱點話題已經吸引了大量的關注。打開人民網“2017全國兩會調查”頁面,截至2月27日20時30分,參與調查人次已經達到了786674人。18大熱點問題,從簡政放權到反腐倡廉,從社會保障到醫療改革,每一個候選熱詞都真切地反映了中國民眾的關注點。

  除了熱點候選詞投票,網友留言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涉及的領域從農業生産到文化民生,從簡政放權到從嚴治黨,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所呈現。另外,近日,各民主黨派陸續披露了為“兩會”建言所做的準備。通過整理這些來自各方的觀點,我們可以前瞻一下今年“兩會”的熱門議題。

  熱門話題之一:“反腐倡廉”還須加大力度

  根據人民網就公眾關注的18個熱點問題展開的線上調查,截至27日20時30分,“反腐倡廉”選項以逾11萬票暫居關注度榜首。

  在分項調查“2016年國內持續高壓反腐,以下事件,你更關注哪些?”中,24.83%的網友關注“習近平關於反腐的重要講話精神”;21.16%的網友則將關注重點落在了“中央巡視‘回頭看’”;此外,14.09%的網友關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啟動”;13.48%的網友關注“《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開始實施”。

  在“你身邊哪些基層腐敗問題好轉明顯?”的調查中,21.18%的網友投給了“吃拿卡要”情況好轉,18.57%的網友認為“借婚喪嫁娶斂財”情況好轉,另外,還有17.63%的網友認為“選人用人腐敗”情況好轉明顯。

  如何更加有效地預防腐敗?在“你認為哪些舉措能有效預防腐敗?”的分項調查中,25.63%的網友認為“加大對違紀違法案件查處、曝光力度”能預防腐敗,21.03%的網友認為“嚴格抽查核實領導幹部個人報告事項”是有效之舉,20.17%的網友則將票投給了“為媒體和公眾監督創造更好條件”。

  網友“從頭再來”留言説,希望進一步加大反腐倡廉。而網友“李成文”留言説:不忘初心,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反腐倡廉,對基層不作為嚴肅追責。

  談及全面從嚴治黨,網友積極獻言獻策。

  網友“騎著狼兜風”留言:“完善、公開監督舉報方式,提高公眾參與力度。”網友“正義之聲”留言説:國家要加大反腐力度,橫掃底層的腐敗分子。“老虎”“蒼蠅”對國家的危險太大了。

  熱門話題之二:全面深改進入攻堅期

  當前,全面深改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從政府職能的轉變,到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的健全,從“農業供給側改革”到“國企改革”等,都是討論熱詞。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介紹説,民建中央預備提交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集體提案有38篇,側重於推進城鎮化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援企業創新等方面。

  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2017年經濟工作的中心之一。九三學社預備提交的提案中,包括了關於發揮市場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該提案對於各地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運用政策手段進行積極的嘗試予以肯定,但認為由於對市場機制認識不夠,各地在實際工作中仍傾向於用傳統的政策手段沿單一路徑推動,這種做法可能導致一些問題出現,呼籲政府引起重視。

  對於國有企業來説,要想做強做優做大,歸根結底要靠改革。從十項改革試點全面推開,到各地國企全方位“瘦身健體”,再到國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集中發力,改革“奔著問題去”,國企才能煥發更多活力。

  致公黨中央在準備提交的大會發言中稱:發展和壯大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切入點;是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方式;是實現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有效途徑。另外,致公黨還將提交有關處置低效無效資産及僵屍特困企業的提案,其中分析認為,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産及僵屍特困企業,事關國有企業增效升級和化解過剩産能的成敗。

  經濟學家賈康認為,2017年的改革,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針指導下,在財稅、金融、簡政、國企、養老等相關的制度創新重點改革領域積極推進,除了繼續著力和優化“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之外,還需要在優化基礎資源、能源産品的比價關係和價格形成機制,建立房地産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形成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地方政府債務運作機制等方面有所作為。

  近年來,政府逐步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但是不少地方,群眾仍然面臨事難辦的現象。在今年的“兩會來了 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活動中,涉及“辦事難”、“跑斷腿”等問題頗受關注,民眾紛紛留言,希望能簡化政府部門辦事程式,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做到辦事規範化、制度化。

  甘肅網民在捎話活動中留言稱,“準備結婚,為辦一個結婚證,去跑了三趟,終於拿到手裏了。孩子要出生了,辦準生證,老父親去過兩次也沒辦好。隨後,我自己去辦,跑了三趟仍未辦完。”

  一位網民在“托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捎句話”中留言中寫道:“我從深圳回天峨工作,當時把社保關係轉回天峨本地,深圳那邊辦事效率高,約一個月就辦好了轉移手續,我們天峨這邊也辦理了接收手續,但社保卡、醫保卡一年多了還沒辦下來。”

  熱門話題之三:提升污染治理能力

  在民革中央為“兩會”準備的提案中,包括建議調整農村能源結構,控制散燒原煤總量,分步開展農村原煤散燒污染治理,以推動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治理。

  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推進綠色發展,實現‘十三五’時期環境品質有效提升,要解決現存能源結構、産業結構和城鎮化結構的深層次問題,全面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多措並舉實現標本兼治。”

  在農工黨中央為“兩會”準備的提案中,包括了關於加快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法律制度的建議:應強化“風險管控”立法理念,實現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式控制制的轉變,構建“多元共治”體制機制,切實提升土壤污染治理能力,並注重“系統協調”,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體系。

  在九三學社準備的提案中,提出了關於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議,指出環境污染要推進第三方治理,即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將排污者自行治理轉為排污者付費委託第三方機構具體承擔治理任務,由“誰污染、誰治理”的傳統模式,轉變為“誰污染、誰付費、專業化治理”。

  在今年的“兩會”捎話活動中,已有近千名網民針對環保問題建言獻策,話題集中在治理大氣污染、減少企業排污、重視噪音污染等方面。

  一位網民留言説:“近年來的發展過多依賴高污染重工業,比如鋼鐵行業、煤炭行業等。要減少霧霾,就要取締違規生産企業,同時引進新興産業,努力實現産業的轉型升級。”

  做好環保工作,當然離不開對企業嚴格的監管。一位內蒙古網民在談到嚴打排污企業時表示,“企業的發展要與公眾改善環境的需求相適應,對於‘頂風作案’的排污企業,必須給它們戴上‘緊箍’!”

  也有網友反映,污染問題如今悄然轉移到了農村。一位安徽村民以“整治農村排污企業”為題留言,希望官方嚴打破壞鄉村環境的企業,“我們這裡有石灰廠大面積排放污水,很多農田都被影響了,類似這樣的企業須嚴懲,不能讓其在農村變成‘漏網之魚’。”

  一位廣西網民也提出建議,希望不要把嚴懲排污的重點局限在城市。“一些高污染企業已向農村轉移,如水泥廠、化工廠、造紙廠等等,給村裏帶來嚴重的污染。我認為,監管的法網必須覆蓋廣大農村地區。”

  熱門話題之四:民生問題寄託殷切期待

  民生領域受到關注的話題十分廣泛,從食品安全到教育公平,從醫療改革到社會保障,從就業收入到住房安居,一方面是百姓的熱切期待,一方面是政府的任重道遠。

  民盟中央近日召開的2017年兩會新聞通氣會顯示,民盟秉持提案品質第一的原則,充分發揮教育、科技和文化界別優勢,聚焦教育改革、科技創新等方面,擬就鄉村師資保障、教育大數據發展等問題提交大會書面發言5篇;擬以中小學教師招錄、高校科研評價體系改革等為重點提交提案38篇。這38篇提案按內容可歸類為教育文化、科學技術、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管理、經濟發展、財稅金融、農業農村和法律等8個方面。

  據了解,民進中央目前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一批大會發言和黨派提案。在體現民進教育文化出版主界別方面,擬提出提案16件,佔提案總數的1/3,包括教育類11件,文化類2件,出版類3件;在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反映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方面,擬提出提案30件。

  作為民生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病有所醫”一直是很多網民關心的問題。在今年的“兩會來了 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活動中,涉及醫療類的留言已經超過2000條。一方面,老百姓希望得到廉價、有效、安全的治療;另一方面,醫務人員希望得到社會尊重和合理的待遇。

  四川一位網民認為,現在醫保跨地區報銷還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不説全國,一個城市都要分成幾個片區,在我們這裡醫保卡就分了高新區卡、大市卡等幾種不同的類型”。他建議,應該儘快實現醫保全國聯網,打通異地直接結算,滿足群眾合理的異地就醫需求。

  同時,對於提高醫務人員待遇,一位網民建議:“基層醫務工作者是最貼近老百姓的,也是最辛苦的,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是人少活多,工資又少”。河南一位網民則在給省委書記的留言中提到了農村醫療的問題:“能否在農村的診所裏增加醫療設備,派駐有經驗的醫生並給予他們和城裏一樣的工資?”

  另一個捎話活動聚焦于教育領域。一名廣西網民提出建議,認為應該把管理工作交給專業人員,教師則專心於教學工作。他説:“教師的基本工作是教育學生,培養人才。而現在教師的工作多樣化、複雜化,要完成各種檔案,基層教師還要參與扶貧工作、農業普查、人口普查,每一項工作都在瓜分教師的時間,真正用於常規教育的時間越來越少。”

  黑龍江的一名學生家長則表示,現在的學生負擔太重,特別表現為課後作業多。他説:“希望減少小學生作業,現在作業太多了,每晚都寫到九點以後,要寫三個多小時。”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