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最高法:四年國家賠償近7億 宣告3718人無罪

2017年02月28日 06:42:13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四年宣告3718人無罪

  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通報2016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進展情況併發布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白皮書、司法公開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3至2016年,全國各級法院共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無罪,共受理國家賠償案件16889件,賠償金額為69905.18萬元。

  全年共發佈43個改革文件

  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介紹,2016年,最高法全年共發佈43個改革文件,特別是增設巡迴法庭、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失信被執行人懲戒、法官逐級遴選、法官履職保障、法官違法懲戒等重要項目,出臺改革文件涉及産權保護、司法救助、減刑假釋、案件繁簡分流、糾紛多元化解、深化司法公開等,也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截至目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由最高法牽頭抓總的18項改革任務,已完成17項。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提出的65項改革舉措,已全面推開60項,餘下5項均在試點基礎上有實質性進展。

  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無罪

  2013至2016年,各級法院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無罪,依法保障無罪者不受追究。2016年,全國法院在前三年依法糾正重大冤假錯案23件37人的基礎上,新糾正重大冤假錯案11件17人,數量達到歷史新高。其中,河北聶樹斌案、海南陳滿案均在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冤錯案件的糾正提振了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2013年至2016年,各級人民法院受理國家賠償案件16889件,賠償金額為69905.18萬元。呼格吉勒圖案、張氏叔侄案等刑事冤錯案件的受害人及其近親屬依法及時獲得賠償。

  李少平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會同中央有關部門,制定發佈了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堅決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等訴訟原則,推動確立審判在刑事訴訟中的中心地位和決定性作用,大力推進庭審實質化,從源頭上防範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等違法行為,確保裁判經得起法律檢驗。人民法院抓緊研究制定健全發現和糾正刑事冤假錯案機制的指導意見。

  對於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輕微刑事案件,適度減少司法資源投入,適當簡化審判程式。2016年,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北京等18個城市正式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試點,有效防止了輕微刑事案件被告人超期羈押和“關多久、判多久”的現象。

  去年限制615萬人次購買機票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開展立案登記制改革“回頭看”,通過督察、暗訪,切實防止“立案難”問題反彈。2016年,全國法院登記立案1630.29萬件,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各地普遍簡化立案程式,依託資訊化手段,完善網上立案平臺,探索推行跨域立案,提升立案工作效率和便民程度。

  一年來,最高法通過完善網路查控系統、聯合信用懲戒系統、執行資訊公開系統,有效解決了“財産難搜尋、失信難懲戒、資訊難公開”等難題。

  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佈失信被執行人資訊673萬例,限制615萬人次購買機票、222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全國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共限制失信被執行人擔任各類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7.1萬餘人次,基本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

  在建成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資訊公開三大平臺基礎上,最高院又搭建了庭審公開平臺,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資訊公開平臺也已投入運作。中國裁判文書網現已公開裁判文書超過2600萬篇,網站訪問量突破60億人次,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司法文書公開平臺。

  北京晨報記者 顏斐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