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脫貧攻堅看廣西】南寧:多措並舉打響脫貧攻堅戰(1/6)

2017年02月27日 16:51:04  來源:廣西新聞網
字號:    

  廣西新聞網南寧2月27日訊(全媒體報道組)26日,“脫貧攻堅看廣西”媒體團來到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華康村,採訪華康村通過建設産業化扶貧園林綠化苗木示範基地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經驗和亮點。

  精準施策 多措並舉助脫貧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給大家的印像是南寧的脫貧攻堅任務不會很重,但事實上,南寧的貧困人口在全區排名第三。‘十三五’時期,南寧全市共有421個貧困村10.9萬貧困戶40.646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馬山縣、隆安縣、上林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邕寧區為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南寧市副市長劉為民在廣西精準脫貧情況介紹會上説,截至2016年12月31日,邕寧區和120個貧困村摘帽、128362貧困人口已經完成了脫貧“雙認定”、入戶核驗、村級評議、鄉(鎮)審核公示、縣級審定程式,實際完成脫貧任務12.8362萬人。

  2016年以來,南寧市各縣區以貧困村為主戰場,圍繞“七個一批”、“七大工程”,精心組織各類建設項目,整合項目資金、放大投入效應,以項目作為載體推進産業開發、移民搬遷、基礎設施、教育脫貧、農村危房改造等工作。

  劉為民介紹,南寧市在扶貧攻堅方面不斷創新,實行社區居民與貧困戶點對點的聯繫,通過購買貧困戶的農副産品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將大力開展體驗式旅遊和鄉村旅遊助力精準扶貧,邀請北京的市民到貧困村來參觀,親眼看到他們吃的農副産品是農民通過怎樣的辛勤勞動所得,同時通過各種渠道把南寧的農産品賣到北京去,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各地。目前南寧市各貧困村都逐步建立了村集體産業,涵蓋優質稻、食用菌、大頭菜、甜玉米、茉莉花、糖蔗、特色果蔬、中藥材等特色産業和養雞、養豬、養羊等傳統種養業。政府通過對傳統種養業進行技術改良和技術培訓,增加農民的收入,提升農民的“造血”功能。

  在南寧市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南寧市2016年年底完成12.8萬貧困人口脫貧,106個貧困村和邕寧區摘帽。

  堅持導向精準 提升脫貧實效

  邕寧區是南寧市唯一的自治區級貧困城區,也是自治區2016年首批脫貧摘帽貧困縣(區)之一。根據自治區、南寧市統一部署,2016年底要實現城區和“16+1”個貧困村脫貧摘帽,1.7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控制在3%以下。

  “邕寧區委區政府堅持把壓實責任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環節抓緊抓實,建立三級聯動機制。成立城區脫貧攻堅工作指揮部,由四家班子主要領導直接挂帥,將科技局和扶貧辦合併,組建城區扶貧開發和科技局,作為政府部門獨立機構,各鄉鎮設扶貧工作站。”邕寧區委書記鄧娟娟表示,邕寧區將精準幫扶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核心,創新幹部幫扶工作模式,著力營造“大扶貧”工作格局,健全幫扶工作機制。研究制定《邕寧區開展“四五六七八”精準扶貧結對幫扶活動工作方案》,建立一般幹部聯繫4名貧困戶,副科級領導聯繫5戶貧困戶,正科級幹部聯繫6戶貧困戶,副處級幹部聯繫7戶貧困戶,正處級幹部聯繫8戶貧困戶的“四五六七八”幫扶制度,全城區1570名領導幹部職工與6657戶貧困戶開展結對幫扶,實現幫扶工作全覆蓋。將每月1—7日定為扶貧周,每週五定為“黨員扶貧日”,處級領導幹部率先垂范,深入開展以“同吃、同住、同勞動”為主要內容的“三同”活動,切實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

  “輸血”增強“造血”功能

  2016年邕寧區著力提升綜合造血能力,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有針對性地補齊短板。邕寧區根據貧困戶發展意願和發展習慣,給予1人戶2000元,2人戶3000元,3人戶4000元,4人以上戶5000元的産業發展資金,有效破解貧困戶生産啟動資金難題,為貧困戶“輸血”。

  黃善森以前是華康村的特困戶家庭之一,脫貧之前一家人年收入只有三千多元。2013年通過土地流轉,每年可以獲得幾千元的收入,妻子和自己可以在家門口就近務工,年總收入超過2萬元,還可以領到政府的産業發展資金和貼息小額信貸。“現在生活變好了,終於把特困戶的帽子給摘掉了,真的很感謝黨的政策。”2016年脫貧摘帽以後,黃善森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鄧娟娟接受採訪時説,邕寧區鼓勵外出務工群眾返鄉創業,充分發揮村級組織作用和種養能人作用,成立村級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貧困戶“抱團”發展優勢特色産業,並建立利益連結機制,實行統一種養、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切實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

  據悉,華康村貧困戶一共131戶貧困戶,經過2016年一年在脫貧攻堅,實現脫貧97戶貧困戶,華康村貧困發生率降到2.72%,達到脫貧摘帽在標準。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