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破解武陵源全省率先脫貧的成功密碼

2017年02月27日 16:45:59  來源:紅網
字號:    

  2月26日上午,“脫貧攻堅看湖南”網路主題活動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乖幺妹土家織錦生産基地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張家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天保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媒體團的到來表示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張家界發展的媒體朋友表示衷心感謝,並就張家界近年來脫貧攻堅情況進行了介紹。他説,到2016年底,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33萬人減少到12.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22.5%下降到8.9%,54個貧困村實現整村脫貧退出,武陵源區率先實現整區脫貧摘帽。(2月26日紅網)

  “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不讓一名群眾掉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安排部署,當前,湖南全省上下正在著力實施脫貧攻堅,把其作為一項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抓好抓落實。武陵源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面對組織信任和重托,面對全區群眾百姓的期盼,精準施策、精準攻堅,探索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貧工作經驗。

  聚焦基層,優化頂層設計。結合全區農村、農業、農民實際,武陵源區從制度建設入手,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全區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統一謀劃、部署;圍繞住房、醫療、教育、就業保障、産業項目、資金保障等重點,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做到各項工作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因地制宜,精準幫扶舉措。俗話説:“扶貧先扶志、授魚更要授漁”。面對貧困原因不一、家族情況各異的客觀實際,武陵源區實行幫扶“三個精準對接”“五個必須”“五個到位”,即精準對接幫扶計劃、幫扶措施、幫扶政策;必須尊重貧困個人願望、必須熟知各項扶貧政策、必須結合鄉村兩地特色産業、必須有家庭幫扶增收新項目、必須踩緊時間節點;確保貧困戶享受的各級政策保障類項目落實到位、扶持資金髮放到位、貧困戶在村集體經濟的分紅收入落實到位、幫扶進度到位、技術支援和服務到位,確保了扶貧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夯實基礎,整合資金投入。扶貧攻堅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資金從何而來?資金效益要如何發揮?群眾利益要如何保證?一方面,對於上級補助資金,該區要求相關部門、鄉村足額、及時發放到位,充分保障貧困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該區規定,“財政增收部分的10%全部用於農村”,同時,將建設、民政、水務等各種資金進行了整合,全面用於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據了解,2016年以來,全區先後共累計投入資金近1.2億元。“真金白銀”的投入,讓群眾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注重長久,發展特色産業。旅遊是武陵源最大的區情實際。發展産業、助力脫貧始終離不開旅遊。為此,該區全面實施“旅遊+扶貧”戰略,制定了“三鄉十村”鄉村旅遊發展計劃,按照“宜旅遊的發展旅遊、宜從事旅遊的農戶轉型旅遊業”原則,正在加快推進10個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示範村、15個旅遊産業重點村建設。同時,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發展種植、養殖、蔬菜等旅遊扶貧産業,探索旅遊産業與貧困戶利益鏈結機制,採取直接幫扶、委託幫扶、股份合作、資産性扶貧、移民扶貧等方式,實現鄉村旅遊産業發展與貧困戶收入提高雙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武陵源率先在全省實現整區脫貧,積累了一些好的做法,探索了一些好的經驗。2017年,全省脫貧攻堅的任務更重,困難更大,但是,我們只要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氣概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毅力,結合自身實際,找準方法和路徑,我們定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文/吳俊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