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京津冀協同發展三週年 靠市場機制牽住“牛鼻子”

2017年02月21日 16:25:55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記者高敏)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經實施三年。近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派出多路記者分赴京津冀三地,探訪協同發展的方方面面,感受生活變化的點點滴滴。

  王貴勝和新的“新發地”

  記者:“這整車貨都是您的啊?”

  王貴勝:“啊,我們在包頭友誼菜市場,你一問,都知道我!”

  王貴勝是地道的河北人,多年來做蔬菜批發生意,在包頭打響了名氣。他自稱老“新發地”人,但實際上,他現在是在被稱為“新新發地”的河北保定高碑店新發地農産品物流園。

  保定市高碑店位於北京東南方向,與北京直線距離80公里。2015年底,搭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快車,高碑店新發地農産品物流園正式啟動,主要經營蔬菜、水果、糧油和幹貨調味品四大業態。

  猛然要換地方,王貴勝和好多商戶一樣心裏打鼓。而河北新發地為了吸引商戶,不但解決隨遷子女入學,還提供不少經營優惠。

  記者:“一車貨比原來能便宜多少錢?”

  王貴勝:“成本上,一車能便宜一千來塊錢吧。全年就多了,我這全年三百多車呢!”

  記者:“那這個成本降低就是多賺的了。聽説他們還給提供了住的地方?”

  王貴勝:“一個月400多塊錢,我們那房子五十多平呢,還是陽面,老不錯了!樓道裏還有打掃衛生的,乾淨了!”

  目前,高碑店新發地日均交易量1.6萬噸,今年將啟動二期建設。河北新發地農副産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米亞林説,今後北京新發地主要做會展以及北京的蔬菜水果供應,兩個新發地錯位發展。

  米亞林:“北京那邊以後兩千畝會剩到620畝,我們要承接北京的外地集散功能,避免全國的農産品用大車運到北京市,然後又運回到河北、內蒙、山西……現在我們總共簽約8600家,80%都是來自北京的,新發地、錦繡大地啊、岳各莊啊、王四營啊,凡是這種做大轉机的,逐步都在往外分流。”

  依靠市場機制 牽住協同發展牛鼻子

  三年來,一大批疏解示範項目陸續在河北、天津落地生根,北京行政辦公區也將於今年底啟動搬遷到位於通州的副中心。國家發改委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徐紹史説,疏解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牽住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

  徐紹史:“有兩條原則非常清楚,一個是政府引導、市場機制結合起來,更多依靠市場機制;第二個是嚴控增量、疏解存量,這兩個也要結合起來。”

  當然,疏解非首都功能,並不是“甩包袱”,而是打破“一畝三分地”,讓相關産業在更廣闊的天地獲得升級發展的空間。2015年4月,北汽現代第四工廠花落河北滄州,如今正式投産。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説,相關項目將幫助河北聚集千億級的汽車全産業鏈。

  徐和誼:“滄州來講,發展汽車産業,從成本的角度,土地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勞動力成本,各個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

  目前,北京累計退出一般性製造業企業1341家,2016年一年,就完成調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場117個、商戶2.5萬戶。北京市市長蔡奇説,騰挪出的空間要留白建綠,為老百姓改善居住環境。

  蔡奇:“比如説,華北地區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場,西直河石材市場拆除騰退了180萬平方米,目前已經復墾,綠化面積達到了136萬平方米,為北京新增一片城市綠肺。”

  記者手記:我眼中的他們信心十足!

  對於在北京生活了7年的我來説,新發地、動批、大紅門……這些大型批發市場的名字很熟悉,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樣,曾經去新發地買過蔬菜水果,去動批淘過便宜衣服。這些多年發展壯大起來的批發市場,不僅滿足了很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也是眾多商戶生存致富的依靠。

  但與此同時,近年來,北京人口膨脹、交通擁堵,患上讓人揪心的“大城市病”,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就需要把這些批發市場部分或全部地疏解、搬遷。要知道,很多商戶已經在這些批發市場幹了十幾二十年,甚至帶著妻兒老小安頓在北京。他們願意搬嗎?一家人換一個地方怎麼生活?原來的客戶能留住嗎?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了河北高碑店新發地。

  和之前北京新發地擁擠的經營環境相比,眼前的高碑店新發地更寬敞、整潔,建設了單獨的香蕉交易大廳、蔬菜交易大廳等等。在採訪中,不止一家商戶告訴我,在當地各種優惠政策支援下,他們已經在高碑店新發地附近買房,安家落戶,孩子順利進入當地學校就讀。有搬遷早的商戶已經拓展了新客戶,買賣做的比原來還好。新搬來的不少商戶相信,市場的集聚度會慢慢提高,生意會越來越好!聽到他們興奮地説著未來的打算,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他們對新生活的信心和期待!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