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幹部“新春走基層”關鍵要“走心”

2017年02月23日 16:43:57  來源:東方網
字號: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節過後,各級各地堅持早謀劃、早落實、早行動,紛紛開展“三進三幫”、“三解三促”、三帶三進”等機關幹部走訪基層調研走訪活動。這是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踐行“三嚴三實”、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務實舉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少數地方、個別幹部不能正確對待,存在走過場或疲於應付等現象。幹部“新春走基層”要想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必須堅持走心不走神。

  心誠則靈,心到則成。幹部走訪基層,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滿足於人下去了,但是心沒有下去,或者説不能帶著一顆真心、懷揣一份真誠,即便下去了,也只能是走一圈、過一遍、聊一下而已,難以真正與群眾心貼心、情牽情,更不用説能夠真心誠意地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了。故此,幹部走訪基層必須堅持做到身入更要心入。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來,在基層踏踏實實待上一陣,和群眾實實在在相處一段,才能了解群眾需求,學習群眾智慧,讓群眾立場、群眾觀點紮根於心、落實于行。

  接地氣,才能有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轉變作風就是要打破“圍城”、“玻璃門”和無形的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接接地氣很好。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珍惜走訪基層的機會,滿懷對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以百姓之心為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主動自覺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在同人民群眾交流互動中感知百姓冷暖、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用腳步去丈量民生事業的長度,用心靈去體悟民生幸福的溫度,不能也不允許隔著車窗、帶著隔閡走訪基層,那樣不僅聞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聽不到百姓的心裏話,更難以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送政策、送思路、送溫暖,是幹部“新春走基層”的題中之意。但是,不能簡單地滿足於“送下去”,更要致力於“帶上來”。要通過“走基層”活動,將基層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的實際訴求、現實問題帶上來,並想方設法切實加以解決;將基層幹部群眾開展群眾工作、脫貧攻堅、發家致富的寶貴經驗帶上來,並大張旗鼓地宣傳推廣;將長期紮根基層、幹事創業、默默奉獻的先進典型帶上來,並公道正派地使用起來。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責任意識,善於傾聽、善於發現、善於總結,常翻民生“小賬本”,做好服務“大文章”,讓走訪基層真正成為上下連心、官民互助的過程。

  新春送暖得民心,精準幫扶奔小康。幹部心中牽掛著困難群眾的民生疾苦,並給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是“新春走基層”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領導幹部,作為人民公僕,來到基層,有責任、有義務對困難群眾進行關愛幫扶,但絕不是概念性、象徵性地送一些大米、油麵、禦寒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而是要針對不同的對象群體,採取差別化、個性化、人性化的幫扶,並且要幫助困難群眾找準貧窮困苦的“病根子”,進行對症施策、精準幫扶,不僅要扶貧,更要扶智,切實增強困難群眾的“造血功能”,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真正將走訪基層送溫暖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幹部“走基層”,是幹部接地氣、轉作風、惠民生、增能力、樹形象的重要渠道,不僅春天要走,夏天、秋天、冬天都要走,要將之落實在平時、體現在日常,成為幹部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要加大制度執行力度,落實幹部“走基層”服務承諾制度、承諾事項限時辦結制度,將走訪中收集到的群眾問題細化、量化、具體化,消除“民情日記只記不辦”、“走訪台賬一交完事兒”等“走基層”陋習。要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防止“四風”問題反彈,輕車簡從,不搞層層安排、對等接待,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要加強監督檢查,對於在“走基層”過程中弄虛作假、漂浮不實、影響惡劣的行為,要堅決做到嚴肅問責、嚴厲懲戒,從而倒逼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用心盡心走心、務實紮實求實。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就在你身邊,但我心裏根本沒有你”。廣大幹部只有身心合一、腳板與心靈雙至,深深紮根于基層、紮根于群眾、紮根于實際,才能不負群眾期待。“走心”才能“走進心”。群眾説好,才是真的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一枝一葉總關情。什麼是作秀,什麼是真正聯繫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因此,幹部“新春走基層”必須始終懷著忠誠之心、愛民之心、公僕之心、責任之心、敬畏之心,真心真意走基層,真情真做為群眾,努力成為農村群眾的領路人、貼心人和主心骨,只有這樣,方能成為深受農村群眾歡迎的好幹部、好公僕。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