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落實總書記囑託新舉措!新華社邀你搭乘飛往媒體融合的“現場雲”

2017年02月19日 14:21:45  來源:新華社
字號:    
  

  

  2月19日,新華社正式啟動“現場雲”全國服務平臺,旨在與國內媒體共用成熟的“現場新聞”直播態産品,為國內媒體提供融合發展新平臺。     

  包含中央媒體、地方媒體、地方黨政機關在內的首批102家機構同步入駐該平臺。   

  

  推出“現場雲”産品,是新華社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精神、更好服務媒體融合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此前,新華社于2016年2月29日推出“現場新聞”嶄新新聞樣式,率先轉型線上生産。

  “現場雲”全國服務平臺基於“現場新聞”技術平臺,向全國新聞媒體開放“現場新聞”功能應用,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通過“現場雲”系統,記者只需一台手機就可實現素材採集和同步回傳,後方編輯部可實時進行線上編輯和播發,從而大大增強報道全時性和即時性。

  “現場雲”還將統一解決入駐單位的伺服器、頻寬等系列基礎網路資源,支援用戶實現零成本運營。 

  

  “現場雲”是啥?  

  一、記者帶個手機就可以發稿了。 

  使用手機上的現場新聞APP,即可採集直播及文圖、視頻稿件,即採即拍即傳。 

  二、報道時效極大提升。 

  以往記者採訪完畢開始整理素材成稿,現在邊採邊發,編輯部即收即審即簽,最大限度與新聞現場同步。   

  三、一步進入新聞直播時代。 

  甩掉傳統直播的直播車、導播室,記者單兵即可發起直播,多名記者可多角度同時直播。   

  四、有效提升視頻、圖片産能。 

  網際網路閱讀需要更多的直播、視頻、圖片。現場新聞操作中,視頻、圖片等可視化形態稿件採集比文字寫稿更便捷,記者能拍視頻就懶得發圖片,能發圖片就懶得發文字。  

  五、推進轉文風,提升可讀性。 

  記者語境的變化推動語態的變化,行進式發稿催生新媒體表達。現場感讓日常稿件更好看,讓重點稿件更好傳播。  

  六、推動記者編輯全媒體化。 

  記者可便捷採集、編輯可便捷編發全媒體形態稿件,有利於實現“你即是我,我即是你”式的深度媒體融合。 

  七、現場新聞在自有終端落地。 

  貴社報道的現場新聞可在自己的網站及兩微一端靈活展現,後臺支援添加各自的logo。   

  八、零成本實現新媒體升級。 

  現場雲系統不僅不收取技術開發、服務費用,還將統一解決入駐單位的伺服器、頻寬等系列基礎網路資源,用戶實現零成本運營。 

  九、實現國家級平臺高端傳播。 

  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社微信將同步展示各入駐媒體發佈的現場新聞。  

  十、成熟操作經驗和免費培訓。 

  新華社形成了細緻的現場新聞專業化操作經驗,將集中組織業務培訓。 

  “推進新一階段的媒體深度融合,重點在於突破采編發流程再造這個關鍵環節,流程再造的難點又在於源頭創新。”新華社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場新聞正是推進源頭創新的高效引擎,是目前傳統媒體亟需補齊的短板。” 

  目前,新華社已經完成“現場雲”採集APP的技術開發,只需在手機上一鍵安裝,媒體記者就能瞬間擁有這一全息直播報道“利器”。

  據介紹,“現場雲”産品操作簡便、形態新穎。“現場新聞”在新華社客戶端上已是成熟産品,要素和采編發方法完備,基於移動端的采編指揮體系、桌面導播臺等功能高效實用。沒有直播經驗的人員通過簡單培訓,也能上手操作。

   

  (現場雲試運作情況) 

  “現場雲”適應場景多,無論時政報道、社會熱點,還是各類活動,都可以採用這一新型報道方式。 

  據了解,“現場雲”産品可在媒體用戶自有終端和新華社客戶端雙向落地,媒體用戶發起的“現場新聞”既可在自有終端展示,也可進入新華社客戶端同題“現場新聞”。

  這意味著地方媒體報道資源可直接進入國家通訊社的傳播平臺,大大提升報道傳播力和影響力。

   

  (新華社客戶端現場新聞) 

  目前,“現場雲”産品已在杭州日報、雲南曲靖市委宣傳部等媒體和黨政用戶成功試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首批入駐用戶就將通過“現場雲”平臺開展新媒體報道。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