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今年計劃發射6顆通信衛星 高鐵有望網路全覆蓋

2017年02月16日 11:25:09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7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實踐十三號將於今年4月發射。目前,全球範圍內由我國製造的在軌運作的通信衛星多達24顆。

  隨著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技術的提升,在完成廣播電視信號傳輸任務的同時,未來利用通信衛星覆蓋,在飛機機艙內、高速運作的高鐵上,甚至偏遠山區,便捷上網將成為現實。

  去年的巴西裏約奧運會中,當觀眾足不出戶看到位於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女排奪冠時,通信衛星正在宇宙中默默地工作。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部長周志成説:“老百姓體會不到衛星做了什麼,一旦出了問題就會體會到,比如國家廣播電視傳輸,假如有故障中斷,立刻電視信號就沒有了。”

  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是通信衛星的重要任務之一。今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今年4月,實踐十三號衛星將首先由長征三B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實踐十三號衛星副總師王敏介紹,實踐十三號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首次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頻通信系統。在完成試驗驗證以後,衛星將納入“中星”系列,命名為“中星16號”。高通量衛星的‘通’,是通信的‘通’,同時也叫高通吐量衛星,意思是通信容量比以往衛星有一個、兩個數量級的躍升。最高通信總容量超過20Gbps,超過了之前我國所有研製的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

  衛星通信容量的擴大,意味著傳送能力更強。王敏舉例説,原有的通信衛星能夠同時傳送七、八十套標清電視節目,現在可以同時傳送七、八十套高清電視節目,未來還可以同時傳送數量更多的4K節目。

  很多聽眾會有這樣的經歷,在高速運作的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會時斷時續,在飛機的機艙內無法使用手機上網,或者偏遠山區根本沒有手機信號。這是因為移動基站不可能實現全面覆蓋。王敏表示,通信衛星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最直觀的感受是,原來都是服務於廣播電視、骨幹網政府用戶、企業用戶、大用戶,現在可以服務於普通的個人用戶,比如隨身帶著wifi的轉接器,就可以把衛星信號變為wifi,將來像航空通信、高鐵等地面覆蓋網能力不夠的地方,可以做很好地補充。”

  此外,實踐十三號衛星是我國首次採用電推進技術的高軌衛星,它的在軌壽命為15年。王敏介紹,這是我國首次使用電推進完成衛星全壽命期間的南北位置保持,對於我國高軌衛星是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突破,電推進是一种先進的推進技術,它的比衝可以達到3000秒以上,是常規的化學推進劑10倍以上。好處是可以顯著縮減衛星攜帶的推進劑數量。原來一顆衛星需要帶3噸的化學推進劑,採用電推進之後,現在理論極限上只需要帶300公斤推進劑,這對於衛星減重,增加有效載荷的承載容量的好處是非常大的。

  按照計劃,實踐十三號衛星發射後,我國將在今年年中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這將使我國真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的“俱樂部”。周志成表示,多顆衛星在軌後,我國構建的行動通訊衛星系統將提供更好的應用。

  周志成表示,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比如爬山或者發生自然災害,中國的衛星通信在哪?大家只知道汶川地震時有“北斗系統”提供短報文的服務,如果現在給政府配備天通系統應用之後,有突發情況,完全可以應急。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