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連平:今年經濟增長仍能維持在合理區間

2017年01月21日 12:10:1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 投資增速仍有下降壓力,基建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是穩投資的關鍵

  □ 外貿政策重心從穩定出口增長向推進出口結構升級轉變,出口産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

  □ 消除制約養老、教育、體育等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大旅遊、文化等領域有效供給

  “2017年,預計我國出口狀況喜憂參半,投資消費總體平穩,經濟增長仍能維持在合理區間。”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7年我國宏觀調控仍要保持經濟運作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

  連平分析説,從出口看,全球經濟處於緩慢復蘇過程,亞洲周邊國家出口增速回升。2017年,外貿政策重心從穩定出口增長向推進出口結構升級轉變,出口産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出口産品結構也在升級。

  “不過,外需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全球範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變得日益嚴重,隱性貿易保護壁壘增多。”連平説,2017年我國出口增速有望回升到正增長水準,或將結束連續兩年的負增長。

  2017年,投資增速仍有下降壓力,基建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是穩投資的關鍵。連平認為,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落實的關鍵年,大量計劃項目有望獲得批復並加快落地。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為57.35%,城市化道路還很長,投資增長空間充足。PPP項目庫金額合計已有16萬億元,2017年項目投資總額有望超過20萬億元,落實情況有望好轉,對投資會有實質性的拉動。預計基建投資增速保持在17%左右。

  隨著工業通縮結束,産品價格持續回升,工業運作趨穩,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上升,將促進製造業投資狀況改善。加大結構性減稅的力度,有助於製造業擴大生産、增加投資。不過,影響製造業投資的因素也較多,經濟結構從第二産業向第三産業轉移,去産能工作進一步鋪開,最終需求復蘇空間有限,製造型企業缺乏自主擴大投資的意願。預計2017年製造業投資增速在3%左右,出現觸底企穩跡象。

  連平表示,一線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的房地産政策收緊還將延續,三、四線城市重點工作仍是去庫存,土地成交和新開工規模受限,對開發投資改善形成抑制。預計今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可能放緩至2%左右。

  從消費看,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經濟增長對外需依賴減弱,對內需依賴增強,消費增長潛力巨大。

  “影響2017年消費增長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隨著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産政策收緊,房地産銷售回落逐漸影響後續消費,對傢具、家電、建材等行業的拉動作用可能會減弱;二是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很大,加之2016年汽車類消費增速上升導致基數較大,即便2017年購置稅減免政策延續,也難以避免汽車類消費增速再次跌入個位數增長。”連平表示,預計2017年消費增速為10.2%左右,保持穩健增長態勢。提振需求需要消除制約養老、教育、體育等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大旅遊、文化等領域有效供給,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産業,促進傳統消費升級,優化消費環境,從而逐漸促進消費規模的擴大。(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