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一年來有啥新變化?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説

2017年01月15日 16:01:25  來源:理論頭條
字號:    

   編者按

   2016年1月4日至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渝視察。總書記對重慶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提出“一個目標”“兩點定位”“四個紮實”的要求,為重慶把脈定向。

   時間已過去一年,總書記的殷殷寄語猶在耳邊。參加今年重慶市兩會的代表委員們有何感受?重慶發展又有哪些變化?不妨傾聽一下他們的聲音。

   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取得新成績

   熊雪

  ——市人大代表、市商務委主任

   開放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揚鞭奮蹄、埋頭苦幹,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取得一系列新成績。”1月13日,市人大代表、市商務委主任熊雪表示。

   熊雪説,2016年,重慶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重慶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尤其是去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重慶設立自貿試驗區,對重慶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6年,我們充分發揮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接點的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努力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總體情況向好。”熊雪説,2016年,重慶市實際利用外資穩定在100億美元以上;服務貿易額達到200億美元以上,同比增長22%。

   “今年重慶市兩會,我將提出有關建議,進一步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熊雪表示。

   以改革創新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

   張學鋒

   ——市人大代表、雲陽縣委書記

   改革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之後,我們一直按照總書記‘四個紮實’的要求,走對路、紮實幹,在學深悟透上下功夫,特別在改革創新中求突破,實現縣域經濟跨越發展。”1月13日,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市雲陽縣委書記張學鋒説。

   張學鋒表示,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改革是激發發展活力的有力手段。以重慶雲陽的農業項目資金股權化改革試點為例,對財政投入農業産業的項目資金,雲陽不是拿來平均分配“撒胡椒面”,而是推動農業項目資金股權化改革。2016年,重慶雲陽投入5420萬元財政資金進行此項改革。去年11月3日,重慶市雲陽縣龍角鎮欄坪村鑫燾菊花合作社實現首次分紅。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張學鋒介紹,重慶雲陽堅持大力發展新興製造業,推動了汽車動力鋰電池等重大項目,初步形成了生態工業體系,預計實現工業總産值230億元。在生態旅遊上,不斷創新景點供給、消費供給,在龍缸景區打造的世界最長懸挑玻璃廊橋——雲端廊橋持續火爆,雲陽縣2016年共接待遊客100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6億元。

   産業扶貧讓貧困村變了樣

   母明江

   ——市政協委員、綦江區政協主席

   扶貧

   “一年來,我深切感受到重慶發展很快、成效明顯,作為政協委員,倍感振奮、很受鼓舞。”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綦江區政協主席母明江説。

   “在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作為城市發展新區,重慶市綦江區堅持走對路、紮實幹,工業化和城鎮化順利推進,‘四區一城’建設成效明顯,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切實提升。”母明江介紹,特別在脫貧攻堅方面,重慶市綦江區積極探索出發展高山生態旅遊、山地現代農業等産業扶貧成功經驗,有效鞏固和擴大了脫貧攻堅成果。

   旅遊産業還帶動了萬隆村特色農業産業的發展,母明江介紹,沒有發展旅遊前,萬隆村的玉米5毛一斤,現在旅遊季節玉米可以賣到2元錢一個。不僅如此,村裏的糯玉米、野生天麻、獼猴桃、花壩野生蜂蜜等産業都初具規模。母明江説,一年來,萬隆村的群眾有的開起了農家樂,有的搞起了種植、養殖業,原來的貧困戶摘下了貧困的“帽子”,經濟收入和住房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

   民生保障網越織越密

   蔣萬躍

   ——市政協委員、重慶萬友律師事務所主任

   民生

   “一年來,重慶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續編織民生保障網,比如,去年重慶將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從每人380元、40元提高到420元、45元,這顯示了政府在促改革惠民生方面大刀闊斧的勇氣。”1月13日,市政協委員、重慶萬友律師事務所主任蔣萬躍表示,民生工作事無巨細,希望重慶市今後繼續在完善醫療保障制度上下功夫,定期清理農村流動人口漏保、脫保的行為。

   為此,今年重慶市兩會,蔣萬躍將關注農村流動人口的醫保問題,提交關於確保和完善城鄉醫療保障全覆蓋的提案。

   蔣萬躍建議,要繼續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的普惠性和普適性,尤其是農村流動人口、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中無正式職業人員的醫療保障全覆蓋,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綠色生態小鎮建設初見成效

   李義全

   ——市人大代表、江北區五寶鎮大樹村村民

   綠色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視察時指出,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事關重慶長遠發展,事關國家發展全局。要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1月13日,市人大代表、江北區五寶鎮大樹村村民李義全告訴記者,一年來,鎮村幹部和村民們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齊心協力推動綠色生態小鎮建設,目前已初見成效。

   去年9月,因為年齡關係,當了23年大樹村黨支部書記的李義全退了下來。目前,他正協助五寶鎮政府重點項目辦公室,做好渝長高速擴能工程項目的徵地拆遷工作。

   李義全説,五寶鎮立足於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大力引進綠色生態項目,舉辦水果蔬菜採摘節、殺年豬等鄉村特色活動,吸引城市遊客,讓村民在務農收入之外,還有更多收入來源。“未來五寶鎮的交通會更加便捷。”李義全説,隨著渝長高速擴能工程項目的開工,五寶鎮往主城和長壽方向的交通會更加便捷。屆時,五寶鎮的綠色生態小鎮建設將更為完善。

   全村有70戶貧困戶成功“摘帽”

   黃榮書

   ——市人大代表、江津區中山鎮太和村村民

   脫貧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提出“四個紮實”的要求,其中“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息息相關。1月13日,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市江津區中山鎮太和村村民黃榮書告訴記者,一年來村裏的貧困戶越來越少了,百姓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去年全村有70戶貧困戶成功‘摘帽’,今年讓剩下的21戶脫貧成功。”

   太和村位於江津區中山鎮最南端,全村有1700多戶村民,其中貧困戶91戶。黃榮書説:“過去一年,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們集中力量抓好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設,讓村民脫貧的路子越走越寬。”

   “如今,太和村的泥巴路變成了4.5米寬的水泥路,現在有3路客車通到城區,老百姓再不用翻山越嶺去趕集了。太和村整村脫貧目標很快就會實現。”黃榮書表示,自己很有信心。

   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自覺行動

   羅茲柏

   ——市政協委員、重慶師範大學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生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這在重慶已從共識成為自覺行動。”1月13日,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師範大學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説。

   近幾年,為助力重慶市生態旅遊發展,羅茲柏的足跡遍佈全市38個區縣。他關於旅遊節點建設應強化“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生態旅遊引導,遏制旅遊開發過度人工化、同質化等的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同。

   為進一步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羅茲柏建議,要推行綠色責任制,建立重慶生態旅遊監測考核體系和管理機構,根據生態重要性,劃分生態三級體系分級管理,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羅茲柏表示,在今年重慶市兩會上,他將繼續關注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旅遊發展等問題。

   相信農業生態會越來越好

   代永蓮

   ——市政協委員、璧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

   環保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提出,要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1月13日,市政協委員、璧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代永蓮告訴記者,打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離不開生態環境的保護,而農業生態則是整個生態環保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在今年重慶市兩會上,代永蓮帶來了一份“關於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的提案,她建議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進程,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專門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確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同時,還要改變土壤防治政出多門、職責不清的局面,理順農業、環保、國土等部門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職責,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

   代永蓮坦言,未來只有多方齊心在環境保護上花大力氣、下深功夫,才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美好願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