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酸甜苦辣: “第一書記”話扶貧

2016年12月28日 14:13:34  來源:半月談網
字號:    

  “十三五”開局之年,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是要下狠勁兒抓的頭等大事。為了加快脫貧進程,不少地方向貧困村派出了“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一年來,這些第一書記們,紮根基層,與廣大農民同吃同住,與百姓結下了深厚情誼。在扶貧的道路上,他們付出了艱辛,灑下了汗水,也有沉甸甸的收穫。我們邀請了四位第一書記,一起聊聊他們扶貧路上的酸甜苦辣。

  你啥時也來包我們村?

  千佛崖村地處丘陵山區,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共有326戶1327人,其中貧困戶146戶393人。千佛崖給我的第一印像是:留守老人、婦女、兒童隨處可見,師生在危房中上課,有村民還過著靠肩挑水的日子。那時,我就下決心要當鄉親們的守護者、貼心人。

  截至今年12月11日,28戶的危房改造完畢。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河口小學的危樓成為過去,教學樓修好了,教室裏裝了暖氣,這裡的娃娃們也能像城裏娃一樣用上多媒體,享受名師線上授課。

  娃娃們的事一刻都不能耽擱。由我牽頭為本村和鄰村一共7名孤兒,申請了民政的困境兒童救濟,他們每月可領到300元的生活保障資金。“郭書記,俺考了一百分哩!”説這話的是去年因沒戶口沒學籍不能參加考試的劉心安。21歲的宋在幫也第一次拿到了身份證。

  今夏,在遠隔數十公里的城頭鎮,一個考入大學的孩子孟凡修,因為上不起大學,想起了在電視上曾看到過和我有關的新聞,託人找到了我。孟凡修的父親精神失常,母親改嫁,靠祖父母務農供養其讀書。在了解這些情況後,我們主動對接了媒體,幫助孟凡修募集到助學金共1.21萬元,圓了孟凡修的大學夢。

  脫貧路上不能讓一家掉隊。我們與區殘聯一起為15個殘疾人落實了助殘致富項目,向57個殘疾人對接了助殘器械輔助項目。孫業玉是一個典型。從前,雙手拄拐的他是村裏脫貧的重點幫扶對象,如今,他裝上了假肢,一躍成為省級養蜂致富能手,還帶動全村最困難的殘疾人家養藕致富。

  在村裏,我就像鄰家大媽、大姐和閨女。每當我騎著電動車,穿行于各村鎮之間,常會聽到村民問:“你啥時也來包我們村?”我想這句話就是對我最好的褒獎。(講述者郭彥濱係山東棗莊市山亭區鳧城鎮千佛崖村第一書記)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