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京津冀等地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大 “氣質”達標任重道遠

2016年12月17日 08:22:0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京津冀等地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大 “氣質”達標任重道遠

  “陜電外送”特高壓工程正在施工。工程建成後,將有效緩解京津冀魯地區電力供應緊張和大氣污染。  王世華攝(新華社發)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報,12月16日—21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將出現一次重度至嚴重污染過程。這可能是今年入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污染過程。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等多個城市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採取了應對措施。

  10月份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已經發生了多次大範圍空氣重污染過程。“大氣十條”實施至今已逾三年,空氣品質到底有沒有改善,重污染天氣為什麼還這麼多?這是京津冀等地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關鍵詞:空氣品質

  全國總體呈改善趨勢,鄭州、焦作、營口等城市在惡化

  “最近一段時間,北京有幾次空氣重污染。不過,我感覺到這兩年北京的天氣越來越好,藍天越來越多了。”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劉源告訴記者。

  環境保護部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PM2.5(可入肺顆粒物)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了27.4%、20.9%和27.7%。今年1—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在連續兩年下降的基礎上,同比下降8.3%,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

  在國新辦11月18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全國空氣品質總體呈改善趨勢。但他同時指出,污染程度仍然處在一個較高的水準,2015年78.4%的城市空氣品質未達標。

  “空氣品質總體明顯改善,但京津冀等區域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前者説的是改善程度,後者説的是絕對值。”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説,這就像一個大胖子減肥,雖然已經減下去很多,但依舊比較胖。

  絕大多數城市的空氣品質有所改善,珠三角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低於35微克/立方米,已經達標,但仍有部分城市PM2.5濃度反彈。國際環保組織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可獲得數據的近百個城市中,對比其設定的2015年PM2.5或PM10(可吸入顆粒物)目標濃度與實際濃度,河南、遼寧的一些城市不僅沒有完成目標,甚至還出現了明顯惡化,包括鄭州、三門峽、焦作、棗莊、日照、營口、長春、廊坊等。鄭州、焦作PM2.5年均濃度比2014年反而升高9%,營口更是出現高達23%的大幅反彈。

  關鍵詞:重污染天

  頻次、峰值明顯下降,但重污染天氣仍在影響公眾“獲得感”

  11月7日及17日,河北省分別下達1號和2號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對水泥、鑄造、鋼鐵、焦化和鍋爐等重點行業實施生産調控措施,並明確了各地市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重污染天氣,環境保護部提前發出預警通知,60個城市第一次真正形成了統一預警應急、區域聯防聯控的局面……

  “大氣十條”實施三年多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都花費了相當大的力氣,採取了調整産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控制揚塵、控制機動車尾氣等舉措,全國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次、峰值明顯下降。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重點城市,2015年重污染天數佔全年比值為4.1%,比2013年下降了一半。

  但今年秋冬季節,霧霾依舊較為頻繁。10月份以來,京津冀地區已經發生了多次大範圍空氣重污染過程。重污染天氣不時出現,降低了一些公眾對於空氣品質改善的“獲得感”。

  為什麼秋冬季節重霾天氣依舊頻發?吳舜澤認為,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是根本原因。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年排放量,仍然處於2000萬噸左右的高位,環境承載能力超過或接近上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炭消費量佔到全國一半左右,鋼鐵産能和煉焦産能佔到全國50%以上,火電裝機容量佔到全國的3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已經超過環境容量的一倍以上。

  氣象條件則是客觀原因。“今年和1998年相似,處在厄爾尼諾事件的後續影響時期。與往年相比,入冬以來,京津冀地區偏南風偏多,濕度偏大,同時空中副熱帶高壓增強,易導致靜穩天氣。”吳舜澤説,在不利天氣條件下,縱向擴散條件急劇下降,大氣自凈能力大幅降低,空氣不容易擴散,形成污染積聚。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團隊研究顯示,在靜穩天氣下,逆溫層像“大罩子”一樣罩住京津冀城市群,污染物難以對流擴散。此時,哪污染源排放多,哪空氣污染就越嚴重。

  關鍵詞:臭氧污染

  多地臭氧濃度不降反升,須和PM2.5一起協同治理

  在PM2.5治理取得效果的同時,在一些城市,臭氧已悄悄取代PM2.5成為首要污染物。例如,2015年大連市臭氧濃度均值為161微克/立方米,市區出現37天臭氧超標日,比2014年增加36天,臭氧已成為大連市首要污染物。

  實際上,不僅僅在大連,全國多地夏季臭氧濃度都出現了攀升,給大氣污染治理提出了新挑戰。長三角、京津冀、成渝和中西部地區夏季臭氧污染已經不容忽視,臭氧已經成為顆粒物之外,影響空氣品質的主要污染物。今年1—10月,京津冀地區臭氧濃度達到1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9%。近三年來,北京臭氧濃度持續增長,濃度水準居全國前列。

  研究表明,臭氧的濃度水準與其前體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之間呈現複雜的關係。王躍思認為,臭氧濃度持續升高的原因,首先在於前體物沒有得到合理控制。解決的途徑仍然是“源頭減排”。

  王躍思同時指出,目前我國臭氧標準已經與發達國家基本接軌,PM2.5標準採用的僅是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階段目標值,如果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指導值作為標準,則北京在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PM2.5往往也超標。

  “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超標,並不意味著PM2.5不用再治理了,而是治理進入了更加複雜的僵持階段,必須將單一治理大氣污染目標調整為多目標協同治理。”王躍思表示。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將治理霧霾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污染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再大的努力也只能見到很小的效果;第二階段,持續治理,但受到很多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第三階段,進一步治理,不再受氣候條件等影響,解決了環境問題。陳吉寧表示,目前我國大氣環境治理正處在第二階段,走向第三階段。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3年來,京津冀等地區大氣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但達標進程還任重道遠。”吳舜澤説。

  ■鏈 接

  臭氧污染危害大

  近地面高濃度的臭氧會刺激和損害眼睛、呼吸系統等黏膜組織,對人體健康産生負面作用。研究顯示,空氣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會減弱3%。

  當臭氧達到一定濃度時,可使人呼吸加速、胸悶,如果濃度進一步提高,可引起脈搏加速、疲倦、頭痛,在這樣的環境中停留較長時間,會發生肺氣腫,甚至死亡。長期呆在臭氧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對皮膚健康也可能有損傷,還可能增加致癌危險。

  此外,臭氧污染會導致植物葉片壞死、脫落,危害生態環境,造成農作物減産。(記者 寇江澤)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