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夢大國工匠】吳寶卿:琴曲的"幕後演奏師"

2016年12月02日 13:19:16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網訊(記者 劉超)“每一個優秀的鋼琴家背後都有一架好的鋼琴。”

  2014年的最後一天,一曲縱情激昂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響徹人民大會堂的萬人禮堂,也為整場新年音樂會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在閃光燈瘋狂聚焦在演奏者身上的時候,人們沒有忽視他身邊的“夥伴”——一台國産長城鋼琴。

  在黑白琴鍵跳動在人民大會堂的時候,身在湖北宜昌的吳寶卿方才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的她還不知道出自她手的那架鋼琴已經在人民大會堂上“跳躍”了,她想得是如何調整下一架鋼琴,作為整音師她要把即將出廠的鋼琴音色調整到最佳狀態,這鋼琴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

【中國夢�大國工匠】吳寶卿:琴曲的 

  “鋼琴家的努力呈現在舞臺上,而我們的工作成果就在這些黑白琴鍵背後。”吳寶卿撫著無比熟悉的琴鍵告訴記者,他們是鋼琴曲的“幕後演奏師”。

  始於實幹:沉默的學徒與“會説話”的鋼琴 

  剛步入工作區的時候,就聽到一陣鋼琴聲,雖不和諧,卻也不同於噪音般的嘈雜。很多工人技師在埋頭于傾聽琴鍵“跳動”的聲響,對外人的進入視若無睹,吳寶卿告訴光明網記者,與音為伴,這就是他們日常的工作。

  吳寶卿是福建泉州人,1998年,限于家庭條件,初中畢業的她選擇到廣州一家鋼琴廠打工,本來是迫於生計壓力的一份工作,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份工作她一做就是18年。

  “小時候家裏窮,在工廠裏是我第一次見到鋼琴,當聽到培訓的師傅簡單給我們彈了幾下的時候,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木頭做的‘大盒子’。”女性天生對韻律的敏感讓她對自己的這份工作充滿了期待,“那時候就希望有一天能坐在鋼琴前面彈奏出美妙的一曲,就好像師傅那樣。”

  在當時的吳寶卿看來,她努力的目標就是能彈奏成師傅那樣,她也滿是幹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但當工作真正開始的時候,她很快感到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剛開始我做的是止音器的安裝工作,每天的都是簡單的機械式的重復。”吳寶卿告訴記者,培訓的師傅大部分時間對於學徒都是不管不問的,只是自顧自的在哪調音,對於剛接觸到鋼琴裝配的吳寶卿等人來説,沒有人帶讓他們很多時候都有一種“無力感”。

  “怎麼辦咧?”吳寶卿心中也惶恐了好一段時間,“那時候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一點方向都沒有。”

  很快吳寶卿就想了一個法子,沒人教沒問題,你不説我還不能看嗎?抱著這種想法,每次在培訓師傅裝配的時候,她都會悄悄“挪”到旁邊看。“剛看是不行的,我還有別的法子。”提起當年的“小聰明”,吳寶卿顯得有點小得意。

  每次等到師傅安裝完了,她就拿著尺規去量:安裝在什麼位置、長度多少、這樣裝影響是什麼。她都會一一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下,她也不再感到工作上又迷茫了。“就是走到沒路的地方豁然貫通的感覺,雖然還沒正式接觸到音律,但還是很開心。”吳寶卿回憶起那段“偷師”的時光,很是感慨,“平時我都不怎麼説話的,誰也不知道我偷偷學了那麼多。”

  “偷師”一段後,一次在廠長巡視鋼琴成品的時,意外地發現有一架剛製成鋼琴在音色還有強度上比以往更上一層“臺階”了。“廠長還一位是培訓師傅的技藝又提高了,卻沒想到那架鋼琴是我一個剛來沒多久的小工人裝配的。”吳寶卿笑著説,“鋼琴也是會‘説話’的,你的努力終究不會被忽視。”

【中國夢�大國工匠】吳寶卿:琴曲的 

  源自堅持:發掘聲音的色彩 

  吳寶卿的努力也使得她終於從一個裝配鋼琴的工人成為了現在的調音師,“也算實現了自己當初的那點音樂夢了吧。”吳寶卿感慨地説,如今她坐在鋼琴旁邊輕鬆的演奏了一曲。

  “每個音符的迴響與每次琴鍵的跳動背後都是整音師無數次的調試。”吳寶卿邊敲擊琴鍵邊告訴記者,要能從聲音的音色、響度等多個方面準確的判斷出音是否準,“就像這樣”

  “叮……”

  吳寶卿敲擊了一下琴鍵,告訴記者很顯然這聲音中混又雜音,因此要不斷進行調試,直到只有一個音,“當然只是保證每個音準確是不夠的,還要將音色調整的最佳狀態。

  吳寶卿表示,就好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一樣,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鋼琴,哪怕是同一個技師調音、整音的鋼琴都不剛能完全一樣。“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音色的不同,好像歌手唱歌一樣,每個人的聲線都有不同的特點。”吳寶卿舉例説,“我們很容易發現聽張宇每次唱歌的時候就好像喊著水一樣,這説明他的聲音比較扁,張力不夠;而孫楠的聲音就特別又張力,聽他的歌很大氣磅薄,相比較起來,毛阿敏的聲音則更為醇厚一點。”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説我們的每一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吳寶卿解釋道,“我們的工作就是發掘聲音的色彩。”

  “發覺聲音的色彩”聽起來是一項很美妙的事情,然而事實並非這樣,為了讓聲音更準確、音色更好,往往每一個琴鍵吳寶卿他們都要反覆敲擊無數次,聽多了是對耳朵的一種折磨。

【中國夢�大國工匠】吳寶卿:琴曲的 

  光明網記者才在鋼琴的裝配車間內停留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剛開始聽到樂聲的愉悅感就小時了,同一琴鍵反覆敲擊的聲音對耳朵是一種莫大的折磨,而這對於吳寶卿他們來説,每天一半的時間都要在這樣的環境裏工作。

  “這裡是裝配的車間,儘管我們整音工作的地方隔音效果要好得多,但也少不了每天忍受單一聲音在耳邊響。”吳寶卿告訴記者,儘管無比喜歡鋼琴和音樂,但是她一度沒能堅持下去。“日復一日,重復的經歷這些,這份工作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妙。”

  “不過萬幸我堅持下來了。”吳寶卿像對待孩子一樣撫摸著工作室內的半成品鋼琴,滿帶著笑意。

  發自內心:為更多人帶去快樂 

  從事鋼琴製作工作18年的吳寶卿現在也算半個鋼琴專家了,當記者向她請教幾個鋼琴故障問題的時候,她只簡單問了幾個問題就判斷出了可能的問題所在,除了對鋼琴本身的了解,吳寶卿現在在鋼琴曲上也又一定的造詣。

  “在剛開始裝配鋼琴的時候,是不用接觸韻律的,但那時候我已經開始偷偷學彈鋼琴了。”吳寶卿至今還記得她學會的第一首曲子是《魯冰花》,當能完整的彈奏出來的時候,她一連高興了好幾天。

  早已成家的吳寶卿現在每天回家也處於音樂的氛圍中:她的孩子跟她學了彈鋼琴,兩個人平時在家沒事就談談鋼琴一起交流,而她的丈夫也是一名音樂的愛好者,談得一手好吉他。

  “音樂能給人帶來快樂,從這個角度看我的工作,也就不感到枯燥了。”儘管工作很枯燥,但是吳寶卿在整音的時候總是能從中看到積極的一面,“每天都是快樂的。”

  現在她所在的金寶琴行環高分公司所生産的長城鋼琴已經銷往了世界各地,在家庭、學校以及演唱會的舞臺上流淌出的美妙樂聲背後都有吳寶卿他們的影子,其中多用於演唱會的九尺鋼琴目前只有吳寶卿一個人可以做整音,每天工作任務都很繁重,但是她對此絲毫不以為意。

  “我調整鋼琴,給人們帶來優美的音樂,跟人們帶來愉悅的享受,音樂何嘗又不是在調整我,讓我每天更加快樂呢?”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