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世界期待更多更優秀的中國文藝作品”——多國文化工作者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上的重要講話

2016年12月02日 10:36:4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胸中有大義、心裏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廣大文藝工作者作出高度評價、提出殷切期望。

  多國文化界人士在評價習近平講話時表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孕育了獨一無二、別具魅力的中國文化,期待未來更多更優秀的中國文藝作品走向世界。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

  埃及艾斯尤特省文化宮主任迪亞米卡維對此表示贊同。他説:“文化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程度的一面鏡子,也是民族復興的基石。中國擁有歷史悠久的古老文明,在歷史上曾取得偉大成就,並在現代成為世界上最為富強文明的國家之一,這都離不開文化的助益。”

  德國國家圖書館東亞室主任馬蒂亞斯考恩説,中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蘊含這一民族特有的價值觀,值得中國人驕傲自豪。

  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從事中日文化交流的吉野櫻女士表示,文藝作品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的風貌,也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文藝的力量能打動人、鼓舞人,激發人們樂觀積極的心態,好的文藝作品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習近平在講話中對文藝工作者提出四點期望: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服務人民、勇於創新創造、堅守藝術理想。

  法國藝術家格雷瓜爾戴高樂對習近平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和“勇於創新創造”深有感觸。

  格雷瓜爾戴高樂是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侄孫、法國著名攝影師,曾多次赴華用鏡頭記錄中國社會的變遷和發展並數次在中國舉辦展覽。他表示,中國在文學、繪畫、雕塑、戲劇、舞蹈等各個文化領域都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文化自信能激勵中國文藝工作者從傳統當中汲取靈感,將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承下來;而高品質的“創新創造”則可不斷豐富中國文化,如此中國方可保存和發展自己文化以及創作的獨特性。

  習近平説,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他呼籲廣大文藝工作者“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

  迪亞米卡維説,近年來,不僅中國商品走向世界,中國的文化藝術也已開始走進世界許多國家。今年是埃中兩國建交60週年和中埃文化年,許多優秀的中國文藝作品得以在埃及舞臺上演,獲得埃及觀眾熱烈歡迎,他們紛紛表示希望以後可以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演出。

  他認為,向世界各國推介優秀的中國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加大漢語教授力度,都是介紹中國文化的好途徑。在這些方面,中國在埃及進行的文化傳播工作可謂卓有成效。

  吉野櫻説,中華文化,尤其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日本很有市場基礎,也期待中國更多的現代佳作能被日本民眾看到。

  馬蒂亞斯考恩也表示,中國應該有更多優秀的文藝作品走向世界,讓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參與記者:王雪、鄭凱倫、方曉藝、張毅榮、張曼)(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