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禍、天災 西北生態屏障危機凸顯

2016年11月14日 14:19:44  來源:半月談網
字號:    

  祁連山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其涵養水源也是甘肅河西五市及內蒙古、青海部分地區500多萬群眾賴以生存的生命線。2015年以來,半月談記者先後五次深入祁連山,調研發現:祁連山生態局部好轉,但總體惡化。探礦採礦、旅遊開發、農牧業生産等活動,使脆弱的生態環境不堪負重;氣候變暖,雪線上升,冰川加速融化,下游面臨的生態危機迫在眉睫。

  這是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拍攝的東峰礦業開礦點 范培珅攝

  人禍、天災,生態屏障遭遇挑戰

  驅車行至甘青交界,進入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一條路基約5米、長度50公里以上的山區道路,穿越喬灌木林帶,綿延而上。道路兩旁,草皮被揭,碎石裸露。

  中科院蘭州分院曾對此區域進行過調研,出具報告稱:探礦、採礦、運輸、拋廢等過程,已形成植被剝離及採礦廢石堆放。特別是露天開採剝離表土量大,不僅掩埋地表植被,造成坍塌和水土流失,引發地質災害,産生的有害廢物廢水還會造成水質惡化和環境污染。

  在隸屬於中農發山丹馬場的西大河水庫邊,只見未批先建的旅遊設施拔地而起。條條步道沿著水庫邊緣蜿蜒伸出,座座小木屋矗立在水庫邊。

  農牧業在部分地方的無序擴張,讓生態遭遇重創。祁連山東西總長800公里,其中650公里在甘肅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全國人大代表、肅南縣牧民常海霞從小生活在祁連山腳下。在她記憶中,小時候草原灌木叢裏一頭牛進去都看不見。如今,很多草場退化明顯,地表裸露。

  在甘肅省民樂縣境內,記者注意到,耕地已延伸到祁連山下的界碑圍欄。在山丹馬場,大量的羊群在草場上啃食草皮。據退休幹部李洪福介紹,過去馬場歸屬部隊時,雖然放牧,但是有明確要求,1000畝草場准許放牧140~150隻羊,或者60~70頭牛。如今,1000畝的草場往往就有300~400隻羊,或者150~160頭牛。

  與此同時,祁連山深處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以七一冰川為例,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分別於2012年8月、2013年8月利用手持GPS儀,沿著冰川末端邊界採集到了兩個時相的數據,發現該冰川末端一年時間大約退縮5~7m。專家表示,隨著氣候不斷變暖,可以預見冰川的消融將不斷加劇,冰川退縮趨勢還將持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