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長征路上的開路先鋒——葉挺獨立團秉承鐵軍血脈謀打贏記事

2016年11月12日 14:53:2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 新長征路上的開路先鋒——葉挺獨立團秉承鐵軍血脈謀打贏記事

  新華社鄭州11月12日電題:新長征路上的開路先鋒——葉挺獨立團秉承鐵軍血脈謀打贏記事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王東明、楊慶民

  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80年前那段偉大征途上,一場場艱苦卓絕、生死攸關的戰役戰鬥中,他們奮不顧身、驍勇善戰,勇當開路先鋒;80年後的今天,他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強軍興軍的新長征路上續寫著一篇篇盪氣迴腸的傳奇交響。

  他們,就是我黨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北伐戰爭榮膺“鐵軍”美譽,南昌起義打響第一槍,歷經876次戰役戰鬥戰無不勝的——葉挺獨立團。

  秉承“要橋不要命”的拼命精神,著力提高實戰化訓練水準,時刻盯緊善謀打贏

  一晝夜240華里急行軍,22名勇士,13根鐵索,2小時激戰……1935年5月29日,那場發生在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的著名戰役,至今仍被人們傳頌。

  當年擔任飛奪瀘定橋突擊隊的紅四團二連,以“要橋不要命”的拼命精神,奪取了關鍵性勝利,為我黨我軍順利北上開闢了通道。

  80年後,這種拼命精神在葉挺獨立團一脈相承。

  2015年7月27日黃昏,葉挺獨立團接到上級命令,緊急出動向300公里外的豫南地區集結。受命後不到一個小時,全團官兵全裝全員分空中梯隊和地面摩托化梯隊,全速向集結地域前進。

  “戰備訓練積累了什麼,戰場上就會釋放什麼。”時隔1年,葉挺獨立團現任團長耿長江回想起那次臨機拉動,依然充滿自信。

  全團官兵,實裝實彈,地面8個摩托化梯隊,300多臺裝備,370公里奔襲,步戰車內溫度高達55攝氏度,空中21架直升機輸送597公里,沿途遭遇道路橋梁被毀、小股敵人襲擾、改變行軍路線等臨機導調情況230多個,最終他們以裝備零故障的狀態按預定時間到達集結地域,並圓滿完成了陸空協同奪控城市要點課目演練。

  耿長江告訴記者,這次拉動,到達集結地域、展開行動的時間決定了部隊必須馬上走,沒有時間開會,作戰籌劃主要在急行軍途中進行,邊行動,邊籌劃,邊部署。飛奪瀘定橋也是臨危受命,急行軍中一邊長途奔襲,一邊臨機處置,取得了勝利。

  “百日無戰,也不可一日無備。只有通過高強度的實戰化訓練,拿出拼命精神投入到日常戰備中,形成真正的戰鬥力,才可能走向戰場,善謀打贏!”他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