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電影産業促進法通過 電影走入“法治時代”

2016年11月10日 17:14: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任姍姍

  當醞釀了13年、承載了幾代中國電影人夢想的電影産業促進法終於開花結果,人們更期待著,這部法律從“紙上”落到“地上”,護航文化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11月7日,立冬。中國電影卻迎來了發展的春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産業促進法》。

  將於2017年3月1日施行的電影産業促進法,對電影創作、攝製,電影發行、放映,電影産業支援、保障,以及法律責任等分別作了詳細規定。它的通過意味著,電影産業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産業。而通過簡政放權降低電影行業準入門檻、通過正向倡導為從業者劃定不可逾越的“紅線”,尤其是明確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這一系列重大利好,必定會為電影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送來“春風”。

  從2003年開始啟動電影立法,到2015年10月30日首次將電影産業促進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再到醞釀出臺的三次審議,一部電影産業促進法的出臺,見證了中國電影産業改革的決心和成就。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電影全年票房還不足10億元人民幣。然而,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電影年票房已達390.48億元人民幣。這一數據變化儘管有價格因素,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電影更多贏得觀眾、贏得市場。

  比票房數字更振奮人心的,是整個電影産業的不斷攀升。從改革前的電影院門可羅雀,到現在全國近4萬塊電影銀幕、255條農村數字電影院線、5萬支農村電影放映隊;從過去談中國電影導演必提“第五代”“第六代”,到今天的新導演、新編劇、新演員、新製片人、新的技術專家等創作新力量集群式涌現;從過去的“墻裏開花墻外不香”,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國産影片進入海外主流電影市場……觀眾的認可,電影人才梯隊的完善,全社會電影文化的提升,乃至更多的中國電影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無一不是中國電影産業生機活力的佐證和美好未來的象徵。

  “最關鍵、最需要、最有利”——一位從業40年的老電影人在仔細研讀過電影産業促進法後如此評價。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中國電影,在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雙重作用下,面臨著百年來最複雜也“最關鍵”的發展時期。市場的開放為中國電影帶來了從市場份額到價值觀念的挑戰;以法律保障和促進國産電影的發展,以法律維護文化安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整個行業的呼聲——電影産業促進法正是在“最需要”的時刻出現。而政府簡政放權,堅持放管結合,禁止通過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等,也意味著中國電影將進入“最有利”的發展時代。作為我國文化産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電影産業促進法也將對整個文化産業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當醞釀了13年、承載了幾代中國電影人夢想的電影産業促進法終於開花結果,人們更期待著,這部法律從“紙上”落到“地上”,護航文化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