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脫貧進行時:基諾族同胞已融入現代生活

2016年11月09日 15:37:34  來源:國家民委
字號:    

基諾族姑娘和基諾族傳統民居。

  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諾山基諾族鄉洛特老寨,隨處可見晾曬的茶葉。在一處空地上,六七名婦女一邊分揀茶葉,一邊聽著手機裏播放的流行音樂。遠處山上可以看見密密麻麻的橡膠樹。

一名基諾族婦女(左一)在挑揀茶葉間隙使用手機。

  在村民車基的木房子裏,洗衣機、電冰箱、電磁爐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打開冰箱,裏面冷凍著豬肉和罐頭。車基家還有一輛摩托車和拖拉機,而據説有些人家還買了小汽車。

  放在東部地區,這樣的生活並不稀奇。但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這裡還都是茅草房,1995年以前家家戶戶都點煤油燈,2000年才通自來水。

  洛特老寨有34戶150多人,和其他基諾族寨子一樣,僅僅幾十年前還過著原始部落刀耕火種的生活。基諾族有2萬多人口,1979年被確認為我國最後一個少數民族。

基諾族的現代民居,村裏已經使用上了太陽能路燈。

  2000年初,基諾山被列為國家民委、國家扶貧辦“兩山”扶貧綜合開發項目,此後又被列入雲南人口較少民族綜合扶貧開發、富民興邊等項目。

  當年11月,基諾山扶貧綜合開發項目動工,到2014年底共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益事業、綜合示範村建設、基本農田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科技培訓及産業開發七大建設項,完成投資1.4億元。

  經過15年多形式、不間斷的扶貧開發,山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諾族群眾的錢包鼓了起來,全鄉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800元增加到2014年的9308元,增長1064%。

一位基諾族婦女在給女兒穿新衣服。

  更具歷史意義的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景洪市基諾鄉副鄉長唐宏忠説:“以前很多出去打工的基諾人都回來了,家鄉的橡膠、茶葉産業開發,可以讓他們過上比打工賺錢還要富足的生活。”

  如今基諾族正在與外界深度融合。只念過小學的車基,最大的夢想是讓現在僅3歲的女兒讀大學。她認為,只有讀書才能走出大山、擺脫貧困。

基諾族鄉民族小學的孩子們在校園裏跳繩。該校的588名學生中,大多數是基諾族。

  當地幹部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基諾族已培養出了2000多名大學生,這一比例在少數民族中算是比較高的。

  (文:新華社;圖:國家民委)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