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金臺沙龍:“習洪會”為兩岸交流開闢新路徑

2016年11月07日 09:24:21  來源:海外網
字號:    

1478243541622542.jpg

  海外網“金臺沙龍”現場 (賈兆恒 攝)

  11月4日,在“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京落幕的第二天,人民日報海外網第13期金臺沙龍,聚焦“‘習洪會’後的兩岸交流新形勢”,臺灣問題專家學者就當前和今後一段的兩岸關係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參會專家首先對於廣受矚目的“習洪會”進行了解讀,認為這是一次及時的、必要的會面。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巫永平表示,11年前,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開闢了兩岸官方交流之外的“第二通道”,使兩岸交流“柳暗花明”,今天的局面與當年有很多相似之處。來訪的洪秀柱代表的是島內擁護“九二共識”的力量,因而這次兩黨領導人的會面具有重要意義。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認為,“習洪會”是在兩岸和平發展面臨重大挑戰的時刻召開的。民進黨上臺後正在大肆推動“臺獨”,包括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文教、內政方面都有動作。在民進黨的影響下,島內統獨民意也在發生著重要變化,在這個時候,“習洪會”的召開,發出了強烈的信號,體現了大陸在兩岸和平發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針對當前島內局勢,與會專家表示,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正走在持續推進“臺獨”的路上。

  巫永平認為,民進黨最成功的就在於“塑造”了臺灣的民意,而國民黨在這一方面卻是被動的跟隨者。蔡英文現在是要在“兩國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兩族論”,將臺灣的民族起源歸為南島民族,徹底割裂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血脈聯繫,這是極為危險的。

  海峽兩岸研究中心主任仇開明表示,儘管“臺獨”猖獗,但由於兩岸經濟力量差距的持續拉大,大陸在兩岸關係中的主導力量還會持續增強,關鍵是要把反“臺獨”的力量聚集起來。只要認同這一原則的力量,大陸都會打交道,這點沒有改變。這也是告訴蔡英文當局,大陸不會遷就任何模糊其詞的做法。

  對於“習洪會”後的兩岸交流走勢,專家也從思路、方式上給出了各自的意見。

  仇開明表示,大陸不會因為臺灣政局的變化而減少與臺灣民間的交流往來,而且更要通過兩岸的交流往來,讓臺灣各界認識到大陸發展的成果也符合臺灣人民的利益。本次和平發展論壇由國民黨在內的20多個民間組織主辦,也反映出兩岸民間社會對於兩岸交流的認同。

  巫永平説,目前兩岸的官方渠道中斷,民間通道成為主要方面。事實上,在國民黨執政的八年中,民間交流已經顯現出重要的意義。未來,要更加重視和強調交流的方式、渠道、內容和對象。兩岸交流往來這麼久,臺灣人來大陸的比例沒有太大的變化,在2000多萬人口中往來大陸的也就幾百萬人,因此,交流的效果就沒有擴散。現在,需要通過交流方式、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和強化,把交流的對象擴大到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交流、文化交流。通過這些民間的交流,增加了解,增進感情,逐步走向“心靈契合”。

  仇開明表示,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島內輿論呈現“一邊倒”問題,兩岸民間交流確實比以前更有難度。但是,臺灣社會還是有很多人想要跟大陸往來,很多年輕人希望到大陸實習、就業、創業,這是不可阻擋的。這是一場與民進黨當局的博弈,當這些人來大陸,就會更多地了解大陸,認識到大陸的和平發展對於臺灣老百姓是有利的。(執筆/王少喆)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