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2016年11月05日 13:13:06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字號: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有一個突出亮點就是彰顯人民性。全會發佈的公報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援,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從我們黨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須臾不能離開人民群眾。只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才能真正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援和用戶,才能使這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就在於我們黨能夠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人民謀利益。我們的黨員、黨的組織和黨的軍隊,走到哪都時刻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産問題。特別是針對作為農民生存命根的土地問題,我們黨制定了正確的土地改革的方針和政策,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的革命熱情,為奪取革命的勝利準備了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因此,有人形象地説,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是解放區的人民用手推車推出來的,可見人民群眾力量之大。

  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告指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而提出的新要求。

  中國共産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的選擇,而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産黨,從根本上説是因為它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無論是執政理念的表達和踐行,還是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中,都始終重視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凸顯人民性,踐行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採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親切見面,併發表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得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話語展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人民情懷”。2014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採訪時,明確表達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黨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僕。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淩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佔群眾利益。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11次集體學習。在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就“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和“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的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學習和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

  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到條件艱苦、情況複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這是因為,我們所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因此,在前進的道路上必定會面臨許多艱難險阻,會遭遇挫折失敗。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指出:“要準備著由於盲目性而遭受到許多的失敗和挫折,從而取得經驗,取得最後的勝利。”後來的實踐表明,果然如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這表明在今天,我們黨的認識能力與認識水準,與當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畢竟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在繼續探索的過程中,要求一點錯誤都不犯,似乎是不可能的。如何才能使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少犯錯誤,十八屆六中全會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對一切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的行為,要嚴肅問責追責,依紀依法處理。

  執政黨的政治合法性,歸根到底是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性因素,這是執政黨建設的一般規律。因此,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問題、作風問題,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我們必須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中國共産黨90多年的實踐充分表明:只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察民意、順民心、謀民利,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我們的事業才能不斷取得勝利。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