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美國大選是異化的政客演義

2016年11月02日 13:54:03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張敬偉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美國大選呈現出令人驚愕的喜劇效果。特朗普當然是這場喜劇的領銜主演,但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也不是什麼正面人物。

  從兩黨初選,到大選投票前的三輪辯論。所有的大選候選人都在互相抹黑,特朗普和希拉裏的互相扒糞,則到了極致。這是政治民主的橋段還是罵街式的權力惡鬥?不同立場的人會有不同的判斷。

  但肯定的是,希拉裏和特朗普兩個人的競選大戰,兩個人對各自個人品性和政治品格的攻擊,超過了各自政治立場的宣示。

  對美國人來説,這很糟糕,也很艱難。因為要在兩個“壞人”之間選一位至少領導他們國家四年的總統,對美國民眾的確是嚴峻的考驗。

  遺憾的是,雖然投票日臨近,但是希拉裏和特朗普的醜聞還在繼續。FBI重啟郵件門調查,打亂了希拉裏領先的選情節奏,這讓希拉裏和他的競選團隊非常惱火。民主黨認為,這是身為共和黨人的聯邦調查局長故意擾亂選情。

  簡言之,希拉裏和民主黨人認為共和黨籍的FBI局長詹姆斯科米是在幫助特朗普提升選情。據《紐約時報》報道,“FBI內部有一條‘大選之前不作出會産生重大影響的決定’的不成文規定。

  科米局長打破FBI規矩,甚至繞過奧巴馬總統重啟郵件門調查,奧巴馬總統立場客觀,認為科米局長在調查一系列事件中立場公正。

  詹姆斯.科米是是改變美國歷史的人物嗎?如果科米的調查讓特朗普入主白宮,美國的未來將變得更糟,整個世界也將陷入焦慮。

  美國人不曉得,特郎普是否真的在美墨邊界建立一座阻斷墨西哥移民的長城;全世界也在擔憂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是否會變得保守,實施政治、經貿和地緣政治戰略的全面回撤。使美國從世界警察變成一個普通的國家。

  美國人不適應自己的國家變得保守內向和自私,全世界也沒準備好如何應對反全球化的美國留給世界的戰略真空。

  正因為如此,雖然希拉裏醜聞纏身,美國主流社會,還是希望希拉裏當選。因為希拉裏可以帶領美國走在正軌上。

  但是郵件門醜聞,成為希拉裏擺脫不掉的夢魘,特朗普希望製造另一場英國脫歐式的美國驚奇。

  即使希拉裏最終擺脫了郵件門醜聞入主白宮,也已經是精疲力盡、遍體鱗傷。因為這屆大選不是優中選好,而是無可奈何的兩者選一。特朗普曝光了希拉裏的所有缺點,嚴重拉低了她的公眾形象。幾乎可以確定,希拉裏在白宮只能呆四年,美國第一位女總統,不過是過渡人物。

  投票日臨近,希拉裏的麻煩還在繼續,特朗普的攪局還在加碼。為了挽回頹勢,希拉裏只得挖掘特朗普更大的醜聞,以轉移輿論場和美國民眾的視線。

  如此,自由世界領袖的民主選舉,就變成了一場一黑到底、惡俗到極致的無厘頭鬧劇。

  21世紀的美國民主還停留在馬克-吐溫時代的《競選州長》階段,這是美國民主的諷刺,也給世界提供了惡劣的政治標本。

  沒有人懷疑美國兩黨政治的優點和憲政民主的精彩;也許今年的美國大選只是美國政治史上的不堪特例,但這足以讓美國民主蒙羞。

  這並非旁觀者對美國民主的惡意評價,希拉裏和特朗普的表演實在是有違美國兩黨制的精神。2016美國大選呈現出來的光怪陸離的圖景,連美國國務卿克裏都看不下去了。他認為,這場大選讓美國的形象受損,是美國的尷尬。

  放肆也好,尷尬也罷,戲已經開場,就必須演下去。特朗普要利用FBI重啟郵件門案,以求超越希拉裏。希拉裏則不甘心被醜聞擊碎她的白宮之路。因此,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她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幹掉”特朗普。

  投票日之前的最後階段,希拉裏和特朗普都將用盡全力置對方于死地。美國主流社會還要忍受這兩個人最後的表演。

  畢竟,這場政治鬧劇,必須要分出勝負,而且只有一個笑到最後。

  但是大選過程決定了沒有誰是真正的勝者。特朗普入主白宮是笑話,希拉裏當了美國總統,則是上演了一齣現實版的《紙牌屋》。這不是政治家的敘事,而是政客的演義。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