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喜迎黨代會]教育扶貧 打開脫貧希望之門

2016年10月24日 16:28:30  來源:長城網
字號:    

  “孩子進城上學,不僅讓她有了更好的學習條件,也讓我們家收入翻了番。教育扶貧讓我們全家都得了實惠”。這是讚皇縣第二中學學生家長張淑紅邊忙著煎餅攤兒的生意邊笑著告訴記者。在石家莊市,像張淑紅家這樣因山區教育扶貧而受益的家庭有數萬個。(10月19日長城網)

  從張淑紅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教育扶貧給一個貧困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教育扶貧,首先是貧困家庭“脫貧”的希望之門。近年,石家莊市啟動了山區教育扶貧工程,將深山區學生全部免費異地安置到新、改擴建寄宿制學校就讀。這種教育扶貧方式不僅讓張淑紅這個貧困家庭不再為孩子學費發愁,而且還能讓他們從家裏走出去進城打工,生活有了奔頭,一個貧困家庭從此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其次,是貧困家庭“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很多人都聽説過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幹嘛,娶媳婦;娶媳婦後呢,生娃;生娃後呢,放羊,放羊幹嘛,娶媳婦……“放羊娃”的故事看似笑話,其實是很多農村孩子生活的縮影。打工—娶媳婦—生娃—打工—娶媳婦。一代復一代的這種生存生活方式對農村貧困家庭來説無疑是個死迴圈,是看不到希望的。只有讓孩子通過掌握知識,改變自己命運,進而才能改變家庭命運,才能徹底走出貧困的泥沼。這也是現在很多農村家庭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的原因。

  遺憾的是由於農村偏僻,基礎教育比較薄弱,農村孩子往往先輸在起跑線上,去縣城裏的學校上學,不僅學費高,家長還要陪讀,貧困家庭只能一聲嘆息。為了免除貧困家庭的後顧之憂,石家莊市、讚皇縣財政下撥專項資金,對納入深山扶貧範圍的所有學生不僅免除雜費、住宿費,每年還能享受生活補貼2400元和交通補貼450元。孩子免費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孩子的命運、家庭的希望從此改變。

  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雖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但最能遏制貧困代際傳遞,而且孩子上了大學畢業後還會用知識回報家鄉,因此教育扶貧是根本性的、可持續的。

  習總書記曾指出,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河北現存310萬貧困人口,不少是難啃的“硬骨頭”,脫貧任務艱巨。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絕不能讓一個貧困家庭,決不能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河北省明確了“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的總思路,今年11月即將召開的河北省第九屆黨代會將對精準扶貧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現在最需要的是行動,需要的是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紮實奮鬥,樹正氣、講團結、聚合力,通過實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瞄準“靶子”、精準“滴灌”,為全面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魏金改)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