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扶貧新模式 看看內蒙古“旅遊+扶貧”樣板咋實現雙贏?

2016年10月19日 16:33:38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字號:    

  旅行社參與扶貧工作?一些受訪的旅遊界人士認為這樣的命題根本不可能實現,在傳統旅行社自己的日子都不好過的當下,他有什麼能力去扶貧?

  事實上,在內蒙古,旅行社在旅遊部門的指導下參與精準扶貧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今年6月,自治區旅遊局專門印發了《關於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結對扶貧的指導意見》,旨在鼓勵更多的旅行社參與到精準扶貧的工作中來。

  扶貧新模式

  旅遊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新時期扶貧開發十項重點工作之一。近年來,自治區旅遊局積極探索“旅遊+扶貧”模式,將旅遊扶貧(富民)工程作為推進內蒙古旅遊業發展的十大工程之一強力推進。

  據了解,自治區旅遊局通過國家旅遊局、國務院扶貧辦“千千萬萬工程”,與農業部門共同開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創建;組織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評定,組織“特色旅遊村”和“特色家庭旅遊線”創建,與自治區扶貧辦共同制定專題方案推進旅遊扶貧。

  自治區旅遊局還積極探索旅遊企業參與扶貧工作的有效果模式,其中,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結對扶貧是重要成果之一。

  《關於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結對扶貧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旅行社開闢農牧家樂旅遊專享線路;鼓勵旅行社在常規線路中增加農牧家樂旅遊點,開闢景區與農牧家樂旅遊點融合線路,帶動農牧家樂旅遊點發展;推動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合作經營,提高農牧家樂經營管理水準、服務品質和集約化程度;鼓勵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進行專題合作等。

  為什麼選擇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結對扶貧?

  自治區旅遊局品質管理處副處長楊建華經常在旅遊社群裏發一些鼓勵旅行社積極參與結對扶貧的文字。楊建華説,農牧家樂起點低,經營粗放,旅行社懂管理,了解旅遊市場,開展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結對扶貧工作有助於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金山表示,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管理粗放、機制不健全、旅遊專業人才緊缺是鄉村旅遊發展的問題所在。旅行社作為旅遊産業的市場主體,有優質的旅遊管理人才,熟知旅遊行業資訊,了解遊客需求,旅行社與農牧家樂結對扶貧,或將補齊鄉村旅遊短板。

  提升接待品質

  2013年,內蒙古眾信國際旅遊社與希拉穆仁草原古列延草原旅遊點簽訂了結對扶貧協議。內蒙古眾信國際旅遊社總經理曲作武説,為響應自治區旅遊局號召,加快鄉村旅遊發展步伐,我們決定參與到旅行社與農牧家樂結對扶貧工作中。草原上旅遊點經營者和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當地牧民,旅遊市場資訊把握、牧家樂發展定位和服務水準有待提高。大加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遊點工作人員業務技能和服務水準,成為內蒙古眾信國際旅遊社幫扶古列延草原旅遊點的主要內容。

  此前,古列延草原旅遊點有蒙古包60余頂,能容納100人同時就餐。古列延草原旅遊點負責人康海龍説,以前我們規模小、服務品質不高,旅行社不願意把遊客放在我們這裡。2013年,內蒙古眾信國際旅行社和我們結成幫扶對子,還簽訂了協議,把八成以上走草原線路的遊客交給我們,去年我們接待了7萬餘遊客,其中有4萬來自眾信。此外,旅行社幫助我們高規格擴建旅遊點,現在我們有300多頂蒙古包,能容納1000余人同時就餐,幫助我們培訓工作人員提升服務品質,聯繫安排旅遊專業畢業生來我們這裡工作,解決了人才短缺的問題,現在我們已經成為希拉穆仁草原上一流的旅遊接待點。

  在自治區旅遊局的推動下,很多旅行社開始與農牧家樂旅遊點結對扶貧,一些旅行社與旅遊點主動對接,幫助其根據旅遊市場適度發展,提高軟硬體品質;一些旅行社選擇與規模較小的農牧家樂對接,進行專題項目合作。

  2014年,內蒙古同源國際旅行社與希拉穆仁草原牧戶簽訂了幫扶協議。

  “一些成熟的草原接待點旅遊項目已經形成定式,商業味道十足。牧民寶音敖其爾在自己家裏開辦了牧家樂,規模不大,仍保持了草原上淳樸的生活習慣。”內蒙古同源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張世新説,我們與其結對幫扶,就是要激活最純正的遊牧文化。寶音敖其爾説,根據協議,我們不需要給遊客提供食宿,只是組織遊客參加煮奶茶、放羊、喂羊羔、擠羊奶、撿牛糞等活動,讓遊客體驗蒙古人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雙贏是最好的贏

  自治區旅遊局品質管理處副處長楊建華説,旅行社通過結對扶貧也會得到好的資源,有助於旅遊性創新旅遊産品,提升市場競爭力。事實上,結對扶貧是一種共贏。

  內蒙古同源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張世新説,與寶音敖其爾進行旅遊項目合作,可以充分挖掘其所在希拉穆仁草原優質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遊牧文化,在去除商業化的同時增加遊客在草原上體驗度,是雙贏合作。

  內蒙古眾信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曲作武説,此前,遊客對草原上的餐飲、住宿條件不是很滿意,通過結對扶貧,旅遊點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服務管理上都有明顯提升,這將大大提高遊客在草原上的滿意度。

  在自治區旅遊局的大力倡導下,越來越多的旅行社積極主動與農牧家樂旅遊點建立結對幫扶。希拉穆仁草原風景區旅遊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蘇焱軍説,旅行社將農牧家樂旅遊點併入到旅遊線路,與農牧家樂旅遊點合作經營、專項合作,結對扶貧這一舉措加快了希拉穆仁草原旅遊業的發展。

  據了解,希拉穆仁共有旅遊企業、個體經營戶173戶(其中有接待旅行社能力的31家),接待蒙古包4100多頂,日接待能力達到1萬多人次,旺季時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超過8000人。2015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01.1萬人(次),同比2014年增長6%;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55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1%。

  旅遊扶貧具有市場優勢、新興的産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帶動作用。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結對扶貧是自治區旅遊局探索旅遊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成果。

  據了解,內蒙古共有447個村開展鄉村旅遊,其中188個村歸屬於57個國貧、區貧旗縣,佔開展旅遊村的42%,比25%的扶貧村佔比高出17個百分點;內蒙古鄉村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帶動農牧民就業13萬人,其中有近10萬人為貧困人口,2015年內蒙古脫貧約18萬人,其中旅遊脫貧3.2萬人,佔17.8%。

  楊建華説,我們將不斷深化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結對扶貧工作,推動旅行社與農牧家樂旅遊點開闢旅遊專項線路、合力經營、進行專題合作,在物質扶貧的同時進行旅遊扶貧,加快鄉村旅遊發展步伐,提升農牧民生活水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