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正在發生1000萬人口的大遷徙,足以改變歷史!

2016年10月19日 15:20:31  來源:新華社瞭望智庫
字號:    
  假如能夠濃縮時空來俯瞰人類行蹤,人們會看到一條又一條指向大山深處的遷徙路線。千百年來,不知曾有多少人為躲避戰亂或饑荒逃進深山。而今,一場規模浩大的人口遷徙又在發生——為了擺脫貧困,人們或雀躍或遲疑地走出大山。根據“十三五”規劃,自2016年至2020年,約1000萬貧困人口將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告別世代生活的貧瘠大山,遠離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是一次足以改寫歷史的大遷徙。從數量上看,這次搬遷的人口約為三峽工程移民的7.75倍;從時間上看,三峽移民安置用了近17年,而這次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規劃,只有5年。僅貴州一省,就有7600多個50戶以下的極貧村寨將從地圖上“消失”。

  這是9月11日拍攝的大山深處黔南州惠水縣王佑鎮董上村麥遷組的航拍畫面。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近日,新華社記者歷時一個多月深入秦巴山區、大涼山地區、烏蒙山區等地,近距離了解貧困人群的遷出地、安置地的情況,見證並記錄下這場古今罕見的史詩般的大變遷。

  玉米,是梁水寧記憶最深刻的食物。

  他老家在貴州省惠水縣王佑鎮董上村麥遷組,是一個只有十來戶的寨子,四面環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為缺地,只能在石頭縫中“插”種玉米。

  “大家的口糧都有限,餓肚子是常有的事。”村民梁王地清楚地記得,前幾年每到6月,家裏的口糧就斷了,只好四處借糧。

  在這裡,農民對土地的眷戀似乎沒那麼濃烈。記者問“如果搬下山再也種不了地了,會捨不得嗎?”時,幾乎所有人都搖頭説“不會”。31歲的村民梁華説:“山下生活再難,也不會有我們寨子這麼難。”

  數百年來,中國西部大山腹地,一代又一代人掙扎求生。

  生活在茫茫秦巴山上的王太志,父輩是上世紀中葉從四川蓬溪縣搬遷到旺蒼縣三江鎮山上的,那時發生饑荒,餓死過許多人,而上山開荒能夠保命。但山頂開墾的莊稼地,只能種點玉米和小麥,遇到乾旱經常顆粒無收。

  因為家裏太窮,王太志結婚當天,差點被岳父當成“人販子”。一間快要倒塌的土坯房、種不出什麼莊稼的薄地……結婚那天,遠在安徽的岳父來參加婚禮,看到如此悽慘的家境後大吃一驚,立即給公安機關報案,説他是“人販子”,半夜非要把女兒帶回老家。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