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提升社會治理水準 讓百姓少跑腿資訊多跑路

2016年10月19日 15:02:28  來源:人民郵電報
字號:    

  10月13日,杭州將安裝城市“數據大腦”的消息轟動世界。這顆“數據大腦”是全球首個能對全城視頻進行實時分析的人工智慧系統,通過它對紅綠燈進行智慧調節,車輛通行速度最高可提升11%。

  據悉,杭州“城市大腦”將分幾步建設,寬頻網路與WIFI信號佈滿全城後,推動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進一步搭建超大規模計算平臺、數據交換中心、數據應用平臺等。借助資訊網路和大數據技術,杭州可望成為歷史上第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 “善治之城”。

  這一事例,有力地佐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就網際網路時代社會治理所提出的重大判斷——“隨著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借助資訊網路技術,社會治理正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打開近日上線的甘肅張掖市“環評審批服務平臺”,轄區內已完成和正在辦理的環評文件進展均可查閱,縣區環保部門是否按程式、時限要求等辦理清楚明瞭。有了這個平臺,環評審批事項做到了一網申請、一網辦理,一條龍服務,為申請人省去了不必要的勞頓之苦。所有審批事項的審批過程全部納入電子監管和實時監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個工作人員的責任一目了然,系統會立刻報警亮紅燈,把審批工作置於社會和群眾監督之下,有效督促審批人員提高辦事效率。

  借助資訊網路技術,社會治理正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幾個月前,廣西藤縣一位村民1歲多的男孩被拐,短短20幾個小時內就獲解救。藤縣人口有110萬,警力配置比例僅為萬分之三點四。隨著“3公里一卡口、兩公里一探頭、零縫隙全覆蓋的天網”的建成,與數百警力一起對犯罪分子構成震懾的,是覆蓋全縣城鄉的高效社會治安技術防範體系。

  借助資訊網路技術,社會治理正從單純政府監管轉向社會協同治理。基於之前建設的網格化管理平臺,上海普陀區長征鎮今年5月推出智慧社區服務平臺。社區裏的所有人、物、房、事、單位等靜態和動態資訊都匯入一個龐大的社區綜合資訊庫,身份認證、活動積分、社區生活等都在一張市民卡中“玩”轉。家住祥和名邸的楊阿姨等居家群眾對平臺預約電器清洗服務連連點讚。

  如今,移動網際網路廣泛而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早上醒來第一個下意識的動作,就是摸手機。隨著資訊網路應用的深化,大量原本屬於“線下”的社會服務項目、社會管理內容迅速轉移到“線上”。不僅購物、訂餐、訂票、繳費等簡單生活服務可以“一鍵下單”,找設計、找市場、開公司、打官司等複雜社會服務也全面“觸網”。手機可連接絕大多數群眾、線上能完成主要社會交往活動的“數據社會”已經呼之欲出。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形勢,再不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和大數據意識,再不吃透資訊技術與網路應用的理念與“精髓”,已經難以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難以適應網路強國戰略的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4月19日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讓百姓少跑腿、資訊多跑路”。這句話言簡意賅點明瞭網際網路時代提高社會治理水準的總體目標、要求。要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需要各級政府部門準確把握網際網路發展脈搏,利用各類創新的技術、業務、平臺、應用,提升公共服務效率,提高社會治理水準。當前,很多地方高度重視精準扶貧,組織了轟轟烈烈的幹部駐村幫扶行動,僅四川、貴州就分別派出了上萬個駐村工作組,為貧困農戶理思路、出點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要深刻認識網際網路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用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要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利用網際網路扁平化、互動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資訊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政府擁有並管理著海量數據資源,是落實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的第一推手。各級政府部門要認真學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打破數據與權力高度耦合的不合理技術、標準、部門規章、行業準入等“壁壘”,推進數據共用、協同治理,積極用數據公開、數據開放為社會治理轉型升級“賦能”。此外,網約車等新生事物的發展與管理,通訊資訊網路詐騙的防治和打擊,都需要跨部門協調、跨行業協作。相關部門亟須轉變長期以來“重監管、輕治理”的理念,適度讓渡部分權力,積極探索協同性治理、包容性管理,在保證監管不放鬆的同時,為網際網路新事物、新業態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更加科學、有力地推進網路強國建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