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摒棄扶貧“挂名式”的無為心態

2016年10月15日 16:10:5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針對“走讀式”“挂名式”幫扶,只轉轉不用心、只談談不落實等情況,多地實施扶貧(駐村)幹部召回制度。對被召回的幹部,情節輕微的教育培訓、“回爐再造”,嚴重的要給予組織處理。截至目前,貴州、湖北、雲南等地,已有數千名幹部被召回。(2016年10月13日 《人民日報》)

  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選派扶貧工作隊是加強基層扶貧工作的有效組織措施,要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工作隊和駐村幹部要一心撲在扶貧開發工作上,有效發揮作用。

  扶貧、脫貧、改善民生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最後一公里”,而駐村“第一書記”和幹部則是走好“最後一公里”的“最後一步”。駐村“第一書記”和幹部能否心繫群眾、履職盡責、有所作為關乎扶貧工作的成敗。青海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車路村第一書記被召回事件,又一次暴露出扶貧幹部“人在心不在,幹事走過場”的無為心態。

  人在心在勇於擔當破難局。各地各單位派出的扶貧幹部都是經過慎重考慮,綜合評定選出的優秀幹部,身上肩負著帶領貧困村脫貧致富的重擔,“第一書記”作為工作隊第一負責人,理應帶領駐村幹部嚴格遵守駐村紀律,加強思想認識,敢於擔當。有些扶貧幹部認為只要活幹好了,駐不駐村沒必要,以為時間一到就可以返回原單位,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思想認識,只有在貧困村住得下、住得久,才能深入到老百姓中,切實感受到他們的所需所想,幫助他們解決難題,為他們謀劃脫貧良策。“主大計者,必執簡以禦繁”,扶貧幹部需要的不僅僅是智慧,更是對百姓的真心、耐心與決心。

  以“釘釘子”精神將扶貧進行到底。幹扶貧事業就好比釘釘子,需要一錘一錘耐心的敲,持續的敲,才能把釘子釘實釘牢。各地的貧困村貧困原因、貧困類型各不相同,在扶貧工作中要堅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一個貧困村面貌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脫貧致富需要一個過程,扶貧幹部要穩紮穩打,持之以恒,在幹事中樹立信心,切勿急功近利、操之過急,沿著正確的目標久久為功,必有所成。

  群眾期待是扶貧根本歸宿和落腳點。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鬥目標,群眾期待是扶貧幹部扶貧的根本追求。扶貧幹部要早早立下打贏脫貧攻堅戰“軍令狀”,到貧困村後,了解村裏的資源稟賦,挨家挨戶了解貧困戶貧困的原因、程度、特點等基本情況,與百姓親如一家,共同攜手,形成合力,激發農民的致富動力,形成“幹事有激情、收入有保障、生活樂安康”的良好局面,只要持續發力,堅持下去,又何愁貧困村不摘帽、不脫貧呢?(河北灤平縣委組織部 王磊)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