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談】中國精準扶貧成就矚目 為全球減貧積累經驗特約

2016年10月13日 11:17:05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宋洪遠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扶貧思路和扶貧方式不斷創新。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創了扶貧工作的新局面。

  中國扶貧攻堅的主要做法

  一是構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逐步完善國家扶貧資金投放結構,中央財政、扶貧信貸和以工代賑等扶貧資金集中幫扶國家重點貧困縣,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和各中央部門有相應配套資金,並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資金投放和項目覆蓋的首要目標,實施集中連片整村推進。其他零星貧困鄉村和農戶由地方政府扶貧資金扶持。

  二是構建多主體、多渠道的參與機制。各級政府和部門參與定點扶貧任務,結合幹部培養和鍛鍊選派幹部蹲點扶貧,直接幫扶到鄉到村。政府積極實施“東西幫扶”協作,結合西部大開發,東部地區對口幫扶西部各省、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東部與中西部的發展差距。同時,我國還建立了多渠道參與的社會扶貧機制,通過“希望工程”、“光彩事業”等動員社會多方力量參與扶貧工作。

  三是推動貧困地區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教育扶貧方面,重視貧困地區教育投入、智力投資,實行農科教結合,增強貧困戶掌握先進實用技術能力;在醫療扶貧方面,積極發展合作醫療,逐步建立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健全貧困地區縣、鄉、村多層級醫療服務體系,嚴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社會保障扶貧方面,逐步建立了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健全了農村養老保險、農村“五保戶”生活保障等制度。

  四是強化組織領導,確保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各級政府均成立了專門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主體責任,建立了黨政一把手扶貧工作責任制。通過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保證扶貧攻堅措施精準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通過加強扶貧人員隊伍建設,強化各級扶貧機構及其職責,提高扶貧開發水準;通過加強扶貧開發統計監測和扶貧資金審計,提高扶貧的精準性和資金使用效率。

  中國扶貧攻堅的突出成就

  經過37年來的努力,中國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全面小康打下了基礎。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率先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中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

  一是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明顯下降。按照現行標準計算,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22億人減少到5575萬人,7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5年的5.7%。

  二是貧困地區農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民收入水準明顯提高,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尤其是2002年到2007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幅連續5年高於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7.5%的平均增幅。隨著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準的調高,每人平均消費支出也呈現了加快增長的勢頭。

  三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2000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通公路、通電、通電話、能接收電視節目的行政村的比例分別為92.6%、96.5%、78.3%和96.0%,到2015年,上述比例均提高到98.5%以上,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四是貧困地區社會事業得到較快發展。貧困地區基礎教育水準明顯提高,文盲、半文盲率持續下降,勞動力素質明顯提升。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條件得到巨大改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貧困地區社會保障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水準不斷提高。

  中國扶貧攻堅的基本經驗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世界減貧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是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不斷出臺有利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的政策,為大規模減貧奠定了基礎和條件。

  二是堅持政府主導,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開展大規模專項扶貧行動,針對特定人群組織實施婦女兒童、殘疾人、少數民族發展規劃。

  三是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

  四是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發揮中國制度優勢,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

  五是堅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結合,在加大對農村、農業、農民普惠政策支援的基礎上,對貧困人口實施特惠政策,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