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在行動系列報道之二:喚醒大山裏“沉睡”的財富——重慶秀山縣借力網際網路,拓寬群眾脫貧路,探索推進電子商務進村“五條路徑”

2016年10月13日 10:49:05  來源:地區經濟司
字號:    

  編者按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為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老區脫貧攻堅工作擺在了突出重要位置。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援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對老區開發建設和脫貧攻堅進行部署。在國家發改委地區司的指導和推動下,各地主動作為,探索形成了一批脫貧攻堅的好做法好經驗。中國改革報近日推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在行動”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重慶市秀山縣地處武陵山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是國務院2002年確定的國家扶貧攻堅工作重點縣。為了喚醒大山裏“沉睡”的財富,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生態保護髮展區建設,把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産業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來培育打造。結合新型農村産業發展、農村公共服務和消費需要,秀山縣在解決農村産品流通、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等難題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給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具有秀山特色的“電商扶貧”脫貧攻堅新路子。

  2015年,該縣電子商務銷售額實現46.9億元,增長51.9%;其中網路零售8.9億元,增長48.4%,獲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並承辦了重慶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會議。據了解,秀山縣計劃到2017年,新增上線特色農産品500個,民族風情時尚商品1000款,引導300家傳統生産企業“觸電”經營,網路店舖達到1000家,全縣電子商務銷售額實現20億元。

  建設農村電子商務“人才之路”

  各個層次的人才是發展電商的關鍵。秀山縣堅持農村電商人才應該“下地彎得了腰,上桌能玩滑鼠”的理念。由導師團隊親自授課,一對一進行“傳、幫、帶”教學,兩年間已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電商精英500余名,涵蓋推廣、行銷、設計、客服、倉儲、配送等相關專業。

  由雲智精英團隊組建職業網商“教師團”,深入武陵山區鄉鎮、農村進行示範拉動和保姆式孵化輔導,培養了諳熟電商業務的“淘寶客”371名,形成了武陵山區電子商務的“種子團隊”。他們與重慶大學達成戰略合作,開展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和提供技術人才支撐,掛牌為重慶工商大學等院校電商專業師生實踐基地。計劃到2017年年底,培訓培育專業電商從業人員1.5萬人,覆蓋周邊武陵山區的各個區縣。

  搭建物流快遞進村“流通之路”

  電商發展的基礎,就是解決商品的流通問題,就是要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自2009年以來,秀山縣在建設物流園區過程中,專門規劃了物流配送區域,建設了電子商務快遞分發中心,先後引導入駐以“順豐”為代表的品牌快遞物流企業83家,開通了秀山至重慶市內酉陽、黔江和貴州省德江、沿河等地的17條武陵物流專線,在周邊4個區縣建成武陵生活館分發中心站(點),整合物流企業、生産企業、批發企業372家,為電商企業提供了強勁的物流保障。

  同時,秀山縣在全市率先引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建成農村淘寶服務站49個、村“郵樂購”服務站33個,並自主組建首家農村專業快遞公司雲智速遞。秀山縣構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配送體系,實現秀山周邊17個區縣當日送達、城區24小時收發、快遞包裹1天內從分撥中心進村入戶,快遞進村月均5萬件次以上,解決了快遞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難題。

  縮短農副土特産品“進城之路”

  秀山縣創新“O2O”模式打造武陵生活館農村電商平臺,通過一村一店分散收購,經專門的配送渠道,進入農産品加工配送中心,經簡單加工包裝、品質檢測,再上線銷售達到農産品代賣和回收的功能。同時,實行快遞“首重”3元全國包郵等優惠政策,農特産品進城成本節約20%以上,並實現縣域24小時配送收購,很好地解決了農産品進城的“最初一公里”問題。

  目前,已建成土雞蛋、黃花、刺胸蛙等特色農産品基地76個,掛牌認證供應站點210個,上線銷售以“武陵遺風(農特産品)”和“邊城故事(手工藝品)”為代表的特色産品500餘款,其中“武陵遺風”開發豆腐乳、山菌、土雞、草莓、土雞蛋、豆干等食品系列産品30余個;“邊城故事”開發苗繡、苗銀、西南卡普、民族飾品、竹編等民族特色産品10余個,已形成相關手工藝品農村小作坊1000余家。

  構建多種電商企業“開放之路”

  孤軍奮戰不如抱團行銷。秀山縣牽頭武陵山317家企業組建網商聯盟,成立以“促進物産資源整合行銷,加強區域企業抱團發展”為宗旨的武陵山網商協會。

  同時,依託市級重點物流園區秀山(武陵)現代物流園區專業市場和物流優勢,按“園中園”模式打造電商産業園,成為重慶市4個電商産業園項目之一,運作中藥材買賣通等5家本土電商平臺。目前,全縣已發展實體電商企業140家、各類網店350余個,電商産業園已入駐3鑽以上知名電商企業40家,培育電商個體248家。

  探索解決三農問題“惠農之路”

  如何為農業、農村、農民提供便利服務,是秀山縣發展農村電商的落腳點。秀山縣主推的武陵生活館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與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有機結合,整合基層黨建、扶貧開發、郵政、金融、票務、繳費、教育、醫療等服務功能,實現“小空間,大服務”,真正做到老百姓“辦事不出村”。

  武陵生活館用20平方米~30平方米的面積,解決了網路代購、生活超市、農副産品收購、快遞收發、繳費充值、票務辦理、銀行櫃檯等以往需要10多個門面才能完成的功能。同時,通過鄉村配送系統與“武陵生活館”對接,減少了“送工業品下鄉,帶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的中間環節,實現了讓農民買東西省錢、賣東西賺錢,間接促進了農戶的“節支增收”。近兩年來,秀山縣通過農村電商賣山貨,累計為8萬餘農戶增收1.8億元。

  (地區經濟司)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