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企改革駛入快車道 監管由管資産向管資本轉變

2017年01月13日 10:26:3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經濟論衡】

  提及國企改革,很多人會覺得離自己的生活有些遙遠,似乎對於非國企員工來説,國企改不改、改成什麼樣都與自己關係不大。但實際上,我們國慶出遊坐上的高鐵,背後是國企強大科技力量的支撐;我們在西藏把拍下的美景發到朋友圈,最熟悉的APP背後,是國企電信基礎設施在偏遠地區的覆蓋。而從我國宏觀經濟大勢來看,國有經濟運作良好與否,同樣影響著每一個人。這不僅在於國企利稅最終會惠及每一個人,更在於國企對於整個中國經濟良好運作和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去年8月,對於國企改革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公佈,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1+N”中的“1”。一年之後,與“1”配套的“N”如今已經達到了18個。目前,已經明確了21家試點企業和5個試點省市的名單。一些試點的成效已逐步顯現,各地共啟動國企國資改革試點147項,已有50項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在重大改革方面,已有17個省市開展分類工作,全國國有企業改制面已超過80%,中央企業所屬企業中,股權多元化比例已達到67.7%。

  隨著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不斷完善,試點的不斷推進,國企改革的方向漸趨明朗,今後的國企改革將從文件頒布階段轉向更具體的落實階段,國企改革試點單位已經或即將進入改革實施期,頂層經驗也將逐漸來到總結推廣期。理清國企改革的思路方向,關係到多個維度的理解。

  從制度維度來看,國企改革在宏觀上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等制度的破題,在微觀上又涉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的法人治理結構、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薪酬和用人制度方面的改革。宏觀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各類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通過優化組合,形成新的生産力。微觀上,企業董事會建設穩步推進,寶鋼、新興際華等5家企業董事會採取市場化方式選聘經理。通過切實落實和維護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權利,保障經理層經營自主權,國有企業才能真正地成為市場主體。

  從功能分類維度來看,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實行分類改革,將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公益類國有企業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可以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能力,儘快改變目前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的局面。對於商業類國有企業,應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依法獨立自主開展生産經營活動,實現優勝劣汰、有序進退。其中,對於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應使之與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對於主業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要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同時支援非國有資本參股;對於自然壟斷行業的國企,如鐵路、電網、基礎電信、管道等基礎設施行業,應放開競爭性業務,吸收地方政府和民間資金投入。

  從資本運營到具體行業的維度看,國企改革涉及如何實現由管資産向管資本的過渡,以及行業領域的優化重組。由管資産向管資本的監管理念轉變,將使國有企業更多地觸及資本領域。目前,新一輪國企改革確定的兩大基金——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全部出爐,同時,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穩步推進。具體到行業上,近期央企重組不斷推進。隨著兼併重組工作的推進,國企的結構將更加優化。橫向上的央企合併將使央企的主業更加突出、優勢更加明顯;縱向上的去企業層級,將使企業層級數變少,過剩産能、長期虧損企業將被淘汰。大刀闊斧地對國企進行資産優化重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做強高效資産、盤活低效資産、淘汰無效資産,提高國有資本使用效率。

  總的來看,近期國企改革舉措頻繁落地,意味著今後一個時期,國企自身提質增效、國企之間優化重組、國企與社會資本之間取長補短等諸多方面,都將駛入快車道。

  (陳恒)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