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外媒:中國借貸成本偏低 導致居民拼命貸款買房

2017年01月13日 10:26:33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境外媒體稱,中國億萬富豪王健林稱中國房地産泡沫“史上最大”、上海夫婦離婚買房熱、杭州樓盤銷售處買家擠破門、深圳開發商推出6平方米天價的“鴿子籠”公寓……凡此種種,匪夷所思但確實發生的事,都指向再度熾熱的中國房地産市場。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29日報道稱,不止一位分析員目睹中國房價態勢而想到1637年荷蘭的“鬱金香熱”。中國房市火爆表像背後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借貸。作為刺激經濟的一部分,銀行被鼓勵多放貸,在部分城市申請按揭貸款易如反掌。

  報道稱,理論上講應該是這樣一個過程:銀行借貸、人們用借來的錢買房,房産升值,業主感覺財富增加,消費更大膽,經濟由此繁榮,皆大歡喜。但是,靠債務推動的增長風險很大,尤其是在業主無法還貸,銀行壞債增多,金融風險加劇。

  問題在於更令人擔憂的不是住房按揭,而是企業貸款風險。

  報道稱,有此一憂的不光是西方分析人士。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公開表示需要採取措施扼制房地産泡沫過度膨脹,遏制房地産領域融貸款過熱現象。

  瑞銀集團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分析員指出,中國房地産目前發燒狀態的真正危險,是其背後龐大的債務,尤其是“影子”借貸的深度和廣度。

  有些城市開始採取措施,比如限購。據信上海最近離婚案例驟增,而且申請離婚的夫婦到民政局都喜笑顏開的,與房産限購令不無關係。

  報道稱,歸根結底,只要錢仍舊便宜,借錢就有魅力。借貸成本低是一柄雙刃劍。利率上調,收緊銀根,則經濟刺激效果要打折扣,而不提息,就要面對地産泡沫。

  另據香港《商報》網站9月29日報道稱,中國年輕人口數量已經見頂,按照全球經驗看意味地産銷量和住宅新開工已出現拐點,因而2016年的地産銷量激增更多會是金融加杠桿下的投機現象。從人口角度看,2016年住宅銷量將超過1400萬套,大概率也是歷史頂部。

  另外,2016年火爆的房地産銷售已與人口結構無關,而是源於居民拼命貸款買房。今年1月的新增信貸超過2.5萬億,創下歷史新高。

  報道稱,從房貸佔GDP的比重看,中國居民加杠桿的速度是不可持續的。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