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林學斌——用極致造就不凡 生産線上的點檢大師

2016年09月29日 09:21:04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原創稿
字號:    

  林學斌在操作臺上通過監測系統監測生産線狀態

  初見林學斌師傅,中等身材,一身藍色工作服,看起來和普通煉鋼工人沒有什麼區別,但交談起來,卻感覺到林學斌師傅並不平凡。

  林學斌,生於上世紀60年代,是一位“60後”。1983年進入鞍鋼,成為了一名産業工人。現任鞍鋼股份有限公司煉鋼總廠三分廠連檢三作業區電氣專業點檢員、特級技師。

  幾十年辛勤工作,給林學斌帶來了很多榮譽,他先後獲得鞍鋼科技成果特等獎,鞍鋼高技能人才標兵,鞍鋼特級技師,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勞動模範,遼寧省有傑出貢獻高技能人才,遼寧省功勳高技能人才,中央企業知識型職工,中央企業先進職工,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面對這些榮譽,林學斌師傅説自己能獲得這些榮譽離不開鋼廠搭建的這個大舞臺,在這個大舞臺上能夠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感到很幸福,也感到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23年前,高中畢業的林學斌當上了一名設備檢修工人.為滿足本職工作的需求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入廠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一邊學文化、一邊學技術、一邊解決生産難題,他先後獲得了中國電腦函授學院頒發的電腦應用專業大專畢業證書,大連外國語學院日語自考大專畢業證書,鞍鋼職工大學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專業大專畢業證書。其中日語不僅能對話交流、翻譯資料,還獲得鞍山市日語演講比賽第一的好成績。在鞍鋼股份煉鋼總廠,被工人們親切地稱呼為“林大師”。

  林學斌檢測生産線情況

  追求極致的“點檢大師”

  林學斌師傅30多年紮根生産一線,通過科技攻關、技術創新,解決生産難題200余項,有50項在廠和公司獲獎,累計綜合創效三億元以上。

  1992年,原第三煉鋼廠從日本引進中包噴補裝置,日方派來兩名調試人員,試車過程中出現一個致命問題,噴補過程中自動停止。日方調試人員,通過電話、傳真向本部請教,數日後仍未破解。林學斌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下班回到家裏,挑燈夜戰,仔細研究圖紙,反覆閱讀程式,終於發現了問題的癥結。通過程式的修改,問題得到了解決,確保了試車成功,日本專家多次豎起大拇指稱讚“中國林,厲害!”。而林師傅談起這段往事的時候説“那時候年輕,膽子也大,組織上提出這個任務,我覺著能幹,就接下來了。”

  1999年到2001年期間,鋼廠連鑄機先後發生粘結漏鋼事故達19次,給企業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經分析、所有漏鋼事故中60%-70%屬於粘結漏鋼,為此公司準備引進日本漏鋼預報系統。廠裏安排林學斌參與這個項目的引進談判工作,並且他還參與設計漏鋼預報中方電氣圖紙、編寫相關程式,同時還負責硬體設備的施工、安裝和調試。每條程式的作用是什麼,每部分程式是控制哪一功能的,整套設備軟、硬體的運作情況,林學斌都瞭如指掌。預報系統安裝後,經過林學斌的多次改進,徹底避免了因粘結而引發的漏鋼事故。10多年來該廠三分廠板坯連鑄機消滅了粘結漏鋼事故,累計創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也使鑄機流長崗位千罐不漏鋼、萬罐不漏鋼捷報頻傳。

  勤勤懇懇做好生産線上的“好醫生”

  “檢工作面對的機械設備,和天上飛的飛機地上奔跑的列車一樣,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不允許出一點差錯。”林學斌師傅在談到工作時説。

  林學斌經過多年的刻苦努力,創立了“三勤、三精、三準”的科學點檢工作方法。即勤學習、勤協作、勤處理的“三勤”工作習慣;點檢設備要精心、管理設備要精細、對技術要精通的“三精”工作作風;定修檢修要準時、備品備件準備好,檢修內容要準確的“三準”工作程式。總結出“清、緊、調、控”的點檢模式,即:對現場的電氣設備要定期進行“清”灰保潔;對經常振動場所的電氣設備端子與螺絲等要定期進行“緊”固;對生産中不可停止的電氣元件要定期進行精度“調”整;對重要的元器件進行定週期管理並有跟蹤記錄,使之處於可“控”狀態。同時,他結合書本知識,提出“電氣故障處理與搜尋四種方法”,即直接感知法、儀器檢測法、器件類比法、設備試探法,形成了一套及時發現設備故障隱患,並將其立即消滅在萌芽狀態,並將四種方法製作成教學片在培訓班上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法,對很多突發故障做出及時處理並快速給與解決。工友們形象的將這四種方法用形象比喻中醫的“望聞問切”四字診法,即:通過視覺的仔細觀察關鍵部位、利用聽覺捕捉設備異常聲音、向操作人員實時了解設備狀態、用檢測儀錶跟蹤設備運作參數。將設備故障發生前的細微徵兆進行捕捉並冷靜分析,精緻每個點,細緻每條線,多次提前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他的點檢理念、點檢模式和電氣故障處理與搜尋四種方法,既是現代管理科學的體現,也是他愛廠愛崗心血的結晶,使鋼廠設備點檢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憑著血汗凝結的經驗和真金鑄就的責任心,林學斌創造了連續15年實現管區設備事故為零的記錄,累計創效益20128.5萬元。

  林學斌説,“做事就要做細、做實,日事日醒、日事日畢。”時刻保持對工作時刻保持認真的態度。這也是林學斌師傅對“工匠精神”自樸實的理解。

  林學斌給記者展示所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

  “工匠精神”承上啟下影響更多人

  在採訪中,林學斌談起自己剛進廠時候的老師傅時感觸頗多。林學斌説,老師傅那種對工作充滿樂趣的勤勞刻苦的精神對自己後來的工作影響特別深。

  林學斌深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傳承,更離不開精益求精、技藝高超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因此,他把提高工友操作技能為己任,利用以他名字命名的省級“林學斌技能大師工作站”和鞍鋼級“林學斌創新工作室”這個平臺,通過導師帶徒把自己的技術專長傳遞下去,通過技術交流和培訓,培養出眾多高技能人才,為煉鋼總廠更好的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林學斌在談起自己帶出的徒弟時讚不絕口,甚至謙虛的表示,徒弟們比自己還要強,青出於藍。

  在林學斌的帶動下,整個鋼廠,工人學文化、提技能、搞創新氛圍越來越濃,碩果纍纍。自2012年“林學斌技能大師工作站”和“林學斌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三年累計創新成果300余項,創效1.5億元。

  其中《RH精煉爐設備功能優化與低成本能源介質冶煉技術開發》成果獲第二十一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銀獎,《一種防RH鋁鬥、FeSi鬥煤氣爆炸技術開發》和《RH頂槍防回火燒損技術開發》兩項成果獲鞍鋼集團技師成果一等獎 ,《RH開發真空加熱操作的建議》獲鞍鋼集團重大合理化建議一等獎;他帶出的10余名徒弟,有的已經走上了管理崗位,有的已是技術骨幹。今年,作為産業工人,被東北大學聘任為“客座教授”走上講臺,為企業技術工人提高技能、成長進步樹立了榜樣。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