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雲南昆明市副市長迷信大師卜算吉兇 貪腐上千萬

2016年09月18日 11:00:18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字號:    

  原標題:人生之路從“勤”到“縱” 命運軌跡由“喜”轉“悲”

  ——雲南省昆明市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喜案件警示錄

  看到一隻受傷的喜鵲,左思右想覺得不吉利,請來“大師”卜算吉兇;帶全家驅車去外地求籤……雲南省昆明市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喜,因憂心忡忡、心神不寧而迷信“大師指點”、遇事“問計于神”。

  令其焦慮不安的,正是其犯下的違紀違法事實。在擔任昆明市官渡區關上鎮鎮長、安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和昆明市副市長期間,李喜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直接或通過親屬收受他人財物共計人民幣1827余萬元、美元13.2萬元、歐元3萬元和價值33萬元的鑽石、價值27.66萬元的黃金。

  因嚴重違紀違法,李喜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鐵窗內,想到體弱的妻子、患病症的兒子,李喜感到一陣淒涼,他在懺悔書中感嘆:“假如當初我沒有走向歧途……全家就能團圓幸福地在一起……”

  “但是沒有假如”“殘酷的現實每天都真實地呈現在我的眼前”“多少次淚水從眼角滾落下來,就像從天堂掉進了地獄一般。”李喜在懺悔書中寫道。

  在“燈紅酒綠”中構築“財富之塔” 落得前半生“喜”後半生“悲”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沒有各級組織的哺育和培養,我今天仍然還是滇池漁村的農民。”李喜,一個祖上世代靠打漁種田謀生的農家少年,因大學、中專招考躍出“農門”走出漁村,踏上人生坦途。

  他曾經是勤奮努力的,能幹事、會辦事、能幹成事的能力,在基層工作的長期歷練中得到了展示。在組織培養下,李喜逐漸走上領導崗位,成為雲南省安寧市黨政一把手,後又被重用為昆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李喜説,按照其工資和獎金,已經足夠一家三口開銷。全家團圓幸福的日子本值得珍惜,但李喜的心態卻在悄悄改變。隨著職務的升遷,他卻放鬆了學習,不注重黨性修養和錘鍊,任由思想意識發生蛻變。

  李喜平時接觸到的不少老闆過著奢靡的生活。“坐豪車、穿名牌、上酒樓,大把花錢,花天酒地……”是這些老闆們留給李喜的印象。這對李喜産生了很大衝擊,讓他萌發了“要過上好日子”的念頭。於是,他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開始扭曲,一方面要住上豪宅、開上好車、穿名牌服裝、喝名貴佳釀,另一方面擔心離開領導崗位後再無“撈錢”機會,貪腐的大門由此在他心中悄然打開……

  李喜在悔過書中寫道,在擔任安寧市黨政一把手後,主政一方,他感到“‘呼風喚雨’,無所不能”。正當他“飄飄然、忘乎所以”時,圍在他身邊的人也多了起來。李喜愛講江湖話,愛混老闆圈,經常組織操辦殺牛飯、全羊席,“整天迎來送往、忙於應酬,暈暈乎乎”……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際,向李喜湧來的不僅僅是明面上的各種吹捧、笑臉,還有暗藏著的各種誘惑和算計。

  於是,李喜開始在燈紅酒綠之中構築起屬於自己的“財富之塔”,也埋下了一顆葬送自己前程和家庭幸福的“定時炸彈”。如果説,曾經的奮鬥跟機遇讓李喜前半生人生軌跡劃成一個“喜”字;那麼失范的所作所為,又把他的下半生命運改寫成一個大大的“悲”字。

  “明目張膽”“間接迂迴”收受千萬 回首過往他都不敢相信、不敢面對

  據李喜回憶,剛來到安寧工作的時候,面對他人奉上的不義之財,他還是很謹慎的。禍患常積于忽微,小節不守,終累大德。隨著收受不義之財次數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李喜的心態也從忐忑不安漸漸變成心安理得。“2004年,因我在某工程項目中給予某老闆幫助後,該老闆為了感謝我,一次性送給我80萬元現金,當時,我猶豫了一下,但最終經受不住金錢的誘惑就收下了。”據李喜回憶,至此,他的廉政防線全面崩潰。

  “收下這筆錢後,自己知道是嚴重違法的,著實緊張了一段時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又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心裏開始坦然了起來。”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於是有人送1萬、2萬元,我也就自然而然地收下了,有人送10萬、20萬元,我也只是客氣一下之後也就‘笑納’了。2006年,某老闆一次性送給我500萬元,2011年某老闆一次性送給我300萬元……”李喜從不敢貪走向敢貪,甚至發展為明目張膽地索要。

  李喜利用手中權力損公肥私,視廉潔從政的相關紀律和規定如一紙空文——他曾利用職權幫助私企老闆唐某獲得項目開發權,並協調減免了50%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從而得到500萬元“感謝費”;他曾安排下屬陪同到山東探望病人,開支6萬多元,以接待費的名義由其下屬在分管的部門財務報銷……

  從2003年到安寧任職至2014年案發,十多年間,李喜先後直接或間接收受21名私企老闆所送錢物價值1800余萬元。當他接受組織調查,逐一回憶梳理所收受的那一筆筆財物時,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竟如此貪婪,竟對紀法如此麻木,以至於都不敢面對。

  錢不是自己親自收的,就不容易被發現,有這種掩耳盜鈴想法的人正是李喜。他不僅利用手中權力為家人牟利,甚至縱容親屬參與受賄斂財,他則在幕後進行著實際操控。通過安排親屬入股、代收賄賂等方式,讓親屬在請託人的公司工作,領取工資;同時為親屬招攬工程,讓他們在工程項目中謀取非法利益,自己則成了“權錢交易所所長”,間接收受賄賂1000萬餘元。此外,李喜還安排自己的駕駛員何某代收並保管賄賂40萬餘元。對紀法缺乏敬畏之心、治家不嚴,最終使全家都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憂心忡忡心神不寧 燒香求籤尋“大師”指點

  據李喜回憶,他也曾想把不義之財退回去,卻又僥倖地認為送財物者不會講,時間長了就沒事。但當有人真的“出事”後,他就慌了神兒。“2014年初安寧市某些政府官員被查處,我十分害怕,擔心牽涉到我什麼問題。為保險起見,我找到送過錢給我的多個老闆,將錢退還給他們,試圖逃避法律對我的制裁,並叮囑他們統一對紀委、檢察機關的説辭。”

  李喜在懺悔書中提到,得知當初送自己80萬元賄款的地産商老闆被檢察機關帶走調查後,他焦急萬分寢食難安,但隨後又開始“自我安慰”——“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僥倖心理又一次佔據了上風。”在懺悔書中,李喜將自己當時的心態形容為“焦慮與幻想共存”“度日如年”。

  在意識到自己拿了不該拿的錢有可能會“出事”之後,李喜憂心忡忡心神不寧,度過無數不眠之夜。他變得非常迷信,遇事總是要找“風水大師”或是求神拜佛。當聽到算命“大師”説他會有大災時嚇壞了,急忙尋求破解之道,並聽信了算命“大師”的“指點”,重新挑選了一個“吉祥”的手機號碼。

  2014年的一天,李喜家裏飛進來一隻喜鵲。家人發現這只喜鵲已經受傷了,忙把喜鵲的傷口包紮好放走,但仍然覺得這件事情不吉利,又請來“大師”卜算吉兇。“大師”測算後説,李喜家進了“不乾淨”的人,一定要把這個人找出來驅出去,才能保全家平安,否則李喜家人將會遇到災難。

  李喜全家經過仔細排查分析後,認為這個“不乾淨的人”就是與李喜妻子關係好的一個朋友,她經常來李喜家串門,就認定是她帶來了災禍。於是全家商定由李喜的妻子勸説這位朋友別再來李喜家了。

  2014年國慶節,李喜帶著全家長途驅車到雲南大理雞足山拜佛。來到山上的寺廟裏,李喜虔誠求籤,心裏默念著請求神仙護佑,保自己無事、保全家平安。

  李喜理想信念喪失,不信馬列信鬼神。然而事實證明,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如果不努力工作、為人民服務,如果不嚴以用權、廉潔自律,卻敗壞綱紀貪贓枉法,就不可能逃脫紀法的嚴懲,也不會有什麼神仙和菩薩來保祐。

  直到李喜接受組織調查,他如大夢初醒,“一切僥倖和幻想都破滅了”。

  案件剖析:

  李喜,一個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本應意志品質堅定,但他卻背叛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敗壞了黨員的忠誠品質。隨著職務的升遷,李喜逐漸變得忘乎所以,膽大妄為,公然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異化為個人謀取私利的工具。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從中吸取教訓,不斷加強黨性錘鍊,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要把黨章作為根本遵循,把黨的紀律作為懸在頭頂的“三尺利劍”。要守住黨和人民交給的責任,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要深刻認識到黨員幹部就是人民公僕,要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謹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約束,要守好公與私的分界線,堅決防止市場交換原則的滲透。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搞特殊、越雷池,使守紀律講規矩成為浸在骨子裏、融在血液中的自覺修養。

  從李喜嚴重違紀違法的歷程來看,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幹。黨員領導幹部必須謹記,當手中有了權力時,奉承、追捧、攀交情、拉關係、請客送禮的人會多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有多大魅力,實際上這些人是衝著你手中權力來的,表面上對你恭敬有加,實際上別有企圖,甚至暗藏玄機、設下陷阱。

  一步很短,一生很長,有時一步走不好就毀掉一生。各級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心中有桿秤,手中有戒尺,嚴格自律,慎言、慎行、慎獨、慎初、慎微、慎友,守住底線,過好人情關、名利關、苦樂關,保持紀律的剛性約束力,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劉芳源 整理)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