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文化建設的“六個一”

2016年09月18日 10:20:32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面,形成了一套具有全局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大智慧、大戰略和大思路,構成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文化大思路主要包括以“六個一”為主體內容的基本框架:  

一面偉大旗幟:

  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在前進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2013年1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把我們黨建設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一個價值引領: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説,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廣大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 

一個文化根基: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一項戰略任務:

  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建設網路良好生態,發揮網路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幹,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2016年4月19日,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一條發展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産業快速發展。 

  ——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我們要繼續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2015年2月28日,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的講話 

一個奮鬥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2013年11月,在山東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時強調 

  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産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來做好工作,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014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治國理政文化思路的“六個一”是一個相互聯繫、內在統一有機整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這個“大思路”的主題靈魂,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它的深厚根基,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其戰略重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其內在保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其發展目標。 

  靈魂——根基——重點——保證——目標,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文化大思路的“總佈局”。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