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親授軍旗,新成立的這支部隊有多重要?

2016年09月15日 11:00:31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昨天,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正式成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這支部隊下轄的一個聯勤保障基地和五個聯勤保障中心授予了軍旗。

  俗話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支部隊要打仗、打勝仗,離不開高效有力的後勤保障。

  其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保障力量最早叫做“後勤”,不僅設有總後勤部,各大軍種和軍區、部隊也都設有各自的後勤部。隨著部隊建設發展的需要,後來又出現了“聯勤”的叫法。從“後勤”到“聯勤”,再到現在的聯勤保障部隊,有哪些不一樣?我軍要進行這樣的改革意義何在呢?

  解讀一:聯勤保障部隊是怎樣一支力量?

  習近平強調,聯勤保障部隊是實施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是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勤保障部隊究竟是怎樣一支力量?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三大變化與新的領導指揮體制相適應而建立

  新成立的聯勤保障部隊,是為了與新的領導指揮體制相適應而建立的,這支部隊,是由以前的戰略後方基地,原軍區聯勤分佈等後勤力量改建而來。在名稱、隸屬關係和性質上,都有所變化。

  在名稱上,叫聯勤保障部隊。這是根據這一輪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的要求,對聯勤力量進行的部隊化、戰鬥化、綜合化編成,突出了後勤的作戰保障職能,並進行部隊化的管理和指揮運用。

  在隸屬關係上,聯勤保障部隊歸中央軍委建制領導。與以前大軍區體制下聯勤保障力量,主要歸軍區領導不同,聯勤保障部隊具有戰略屬性,它是承擔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

  在性質上,與聯合作戰相適應,突出的是後勤的聯合保障。這支力量不屬於任何軍種,但又對各軍種都提供保障。也就是説,我軍各軍種的通用物資和通用勤務都主要由聯勤保障部隊負責;而各軍種後勤的專用保障,則主要由各軍種後勤力量,自行按建制關係進行保障,這樣做,很好地貫徹了聯合作戰、聯合訓練、聯合保障的要求,並且能夠與作戰力量改革相適應,形成中國特色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解讀二:成立聯勤保障部隊有何重大意義?

  軍改重要組成部分 充分發揮我軍戰鬥力

  新的聯勤保障部隊的建立,是我軍這輪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軍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改革與軍隊的作戰體系和管理體系是密切配合的,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要保障軍隊改革的有序推進,後勤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特別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如何為和平訓練和安全領域的活動提供有力的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形成了指揮作戰、行政管理、後勤保障三足鼎立的主線條,對於軍隊改革來説,應該是齊頭並進,三者缺一不可。

  聯勤保障部隊的成立,是在過去後勤保障體制之上,建立起來的一種以相關的大中城市為主要支撐點,向四週輻射出來的基地保障網路。它更便於中央軍委的直接指揮,便於為作戰部隊提供相關保障,讓我軍能夠在戰時充分發揮戰鬥力,同時也保障和平時期部隊的搶險救災能力。

  充分利用資源 實現有力保障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不少發達國家都在嘗試進行在軍隊後勤方面進行改革。特別是冷戰過後,有國家提出了聚焦式後勤:即準確、及時地為作戰部隊提供各種後勤方面的保障,適應現代化戰場節奏快、物資消耗大的需要,使作戰部隊能夠始終保證在高效的作戰水準上。

  我軍後勤方面的改革,一直在調整,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們就提出了“三軍聯勤”,並在當時的濟南軍區進行了試驗。經過實踐發現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聯勤”不僅可以實現有力保障,還能夠充分使用資源,避免浪費。

  隨著軍隊新的軍種不斷産生,以往各個軍種後勤獨立保障,造成交叉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建立聯勤保障部隊提高了軍隊後勤保障的效益。

  解讀三:軍改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5年12月31日,習主席向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邁開了軍改的實質步伐,軍種主建的體制正式隆重上線。

  2016年2月1日,習主席向五大戰區授予軍旗併發布訓令,標誌著中國軍隊正式開啟戰區時代。

  2016年9月13日,聯勤保障部隊成立。

  從去年開始的軍改,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頂層設計全部到位、戰區建設得以完善、各軍種之間的位置大幅調整(如火箭軍的提升,火箭軍作為一個獨立軍種意義重大)、軍隊資源有效整合、後勤保障體系改革完成。這就好比建房子,現在框架已經有了,接下來就是對武裝力量進行“精裝修”,包括新編制體制的運作、對新入役武器的實戰應用能力的提高都還需要一定的磨合過程。

  我國進入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對國際形勢深刻複雜變化,貫徹落實強軍目標和軍事戰略方針,大變革帶來大挑戰,更帶來大機遇,必將助推改革強軍巨輪乘風破浪、揚帆前行。

  (文字根據軍事問題專家滕建群、軍事後勤專家劉分良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