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主席B20演講:為中國發展給出新坐標 為世界發展貢獻新力量

2016年09月03日 19:12: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北京9月3日電(萬鵬)世界期待傾聽中國故事,中國期待分享發展夢想。今天的中國,在為世界提供新方法、新政策和新合作方式;如今的世界,前所未有地需要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新局面、新起點。這個新起點是什麼?今天下午的B20主旨演講上,習近平主席給出了中國新坐標:“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中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起點”,“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

  集眾智、聚合力。這一力量在哪?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放型世界經濟”、“聯動型世界經濟”、“包容型世界經濟”的理念,這是全球經濟治理應該堅持的共同目標和共同理念。

  聚焦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2013年以來,習主席已參加3次G20峰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當前,中國再一次站在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轉捩點,聚焦“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這一宏大主題,讓深陷困頓的世界充滿期待。習主席在今天下午的B20主旨演講上,緊緊圍繞世界工商業精英高度關注的期待參與和助推世界經濟復蘇與實現可持續增長議題,突出在“新”字上謀篇佈局。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等多位學者在接受中國共産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談到,主席的演講針對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展新動力、打造國際經貿合作新引擎、構建更加公平包容共贏的世界經濟治理新秩序和新機制提出了凝結中國智慧、展示中國信心、彰顯中國力量的新理念、新經驗、新路徑、新目標,給與會全球工商界代表人士以極大信心和鼓舞。

  推動創新活力,提供中國智慧

  當前世界經濟的最大問題是增長乏力。讓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運轉起來,讓世界經濟氣通血暢,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世界經濟的活力不是憑空産生,需要所有利益攸關方共同參與。如何找到破解世界經濟難題的鑰匙,習主席在開幕講話中給出了答案:創新!

  “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習主席在講話中深入分析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中國經濟發展不少領域大而不強、大而不優,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方式已不可持續。“抓住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習主席就此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是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創新,不僅僅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應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源泉。“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闢增長源泉。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習主席的這番講話,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

  “習主席在講話中,多次且大篇幅談及技術創新這一重要問題,表明中國找準了未來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鑰匙。”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在接受中國共産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實現經濟增長從人力和資源驅動型轉向技術驅動型的決心是堅定的。

  胡敏向記者指出,習主席以“五個堅定不移”深刻闡述了中國應對世界政治經濟與技術革命變革所取得的中國經驗和凝聚的中國智慧,就是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堅定不移推進共建共用,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這“五個堅定不移”不僅有效應對了中國的經濟結構轉換、順應了經濟新常態,也將在實現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確立的目標上繼續堅持。

  轉型綠色發展,傳遞中國信心

  近年來,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中國認識到,高消耗、高投入的增長模式對中國而言難以持續,因此堅持進行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經濟中的深層次和中長期問題,讓中國經濟走得更好更穩更遠。“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理念,正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低迷開出的藥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習主席在講話中著重指出,將毫不動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此外,習主席再次談到中國當下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粗鋼産能和煤炭産能縮減的具體數額,體現了中國的自信:“中國在去産能方面,力度最大,措施最實,説到就會做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雲飛向記者指出,習近平主席在B20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不僅論及了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和行動,而且提出要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共同推動綠色發展合作,進一步突出了綠色發展在整個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必將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維護全球生態安全。

  李巍也認為,習主席強調綠色增長,意味著中國將堅定告別之前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保護好環境,作為一個後起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在避免走過去工業化國家的老路,努力走一條發展與綠色兼得的新路。

  “中國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的病灶需要標本兼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談到,中國接棒今年G20峰會的獨特優勢十分明顯,即中國是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還有30多年改革開放的鮮活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從而將中國方案轉化為國際方案,為世界經濟增長增添活力。

  促進聯動包容,展現中國胸懷

  填補發展鴻溝是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的必由之路。今年G20峰會在發展議題上創造了兩個第一:第一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圍繞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系統性行動計劃。此次峰會還創造了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度最高的紀錄。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在習近平主席開出的這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中,他特別強調了聯動包容的主題,展現了中國的大國胸懷。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到現在已經9個年頭了,還沒有看到復蘇的勢頭,世界開放型經濟遭到了破壞,各方競爭進入了“囚徒困境”式的博弈。浙江財經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主任邵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各方聯動,只有合作,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共贏。

  “聯動性世界經濟是一個新提法,當今世界出現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復燃的背景下,聯動性和包容性的提法,體現了中國正在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領導者。”李巍向記者談到。

  張雲飛告訴記者,習主席的主旨演講突出了共用在全球經濟發展中重要導向作用,要求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這有助於實現全球經濟的民主化,促進全球利益共用,實現全球共贏,尤其是對於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邵慰認為,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負責任地向世界承諾在2020年前實現現行標準下57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不僅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世界反貧困事業上的貢獻,也正視了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的效率和公平問題。

  承擔大國責任,顯示中國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創新外交理念和實踐,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在重大國際事務面前,積極發揮建設性引領作用。“當今世界,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有世界好,中國才能好。”前所未有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命運也前所未有緊密與世界聯結在一起。

  演講中,習主席堅定有力地表示,中國應該對人類社會有更大的貢獻,更大的擔當:“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援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用的百花園。”“中國的發展前景一定會越來越好,對世界的貢獻一定會越來越大!”

  胡敏向記者指出,針對構建新型全球治理秩序和機制,習主席提出“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這關鍵是“行勝於言”,為此提出要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這也是構建未來全球治理秩序的行動方案,促進G20機制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向、從危機應對向建立長效機制轉變。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維護和拓展發展中國家權益,使世界各國人民都能共用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認為,從推進G20財金議程角度,作為今年G20主席國,中國充分發揮領導作用,推動G20各方加強團結、凝聚共識,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髮揮了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