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預裝、跑路、假紅包 網路消費新陷阱成投訴焦點

2016年09月03日 08:20:49  來源:人民網
字號:    

  315正當時,打假高峰再次來臨。近年來,伴隨網路消費領域的迅猛發展,基於消費電子産品軟、硬體,以及網際網路服務的諸種變化,消費者在享受更加便利、更具科技感的生活的同時,也往往會因防範意識不夠,掉入不法分子與商家設下的陷阱之中,消費投訴在近年來出現了新“災區”。

  手機預裝軟體佔記憶體、耗流量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工商機關一共受理了手機投訴12.28萬件,連續七年位居商品類投訴的榜首。除了手機當機、螢幕黑屏等品質問題外,手機預裝軟體也成為近年來的消費投訴熱點。

  有媒體報道,消費者李女士發現自己前不久購買的一部智慧手機運作速度越來越慢,檢測發現手機裏的一些預裝軟體會在後臺自動運作,導致運作速度遲緩。同時,當手機處於聯網狀態時,這些程式會在後臺進行軟體更新,不僅佔記憶體,還費電、耗流量。李女士去找手機廠商客服,得到的回復是:預裝軟體不能卸載,若執意通過root許可權強行卸載,那麼該手機將不能再享受保修服務。

  企鵝智酷針對手機預裝垃圾軟體的調查顯示,86.3%的用戶表示自己遭遇手機預裝垃圾軟體的煩惱,尤其是國産品牌手機問題更多。偷跑流量、佔用記憶體、甚至植入木馬病毒侵犯隱私,預裝軟體成為影響消費者手機使用體驗的一大重要因素。

  假機票、高額退改費等線上旅遊陷阱多

  據媒體報道,市民趙先生在某線上旅遊網站分別以5625元及9000元訂購了前往新加坡的機票以及當地酒店。就在出發前三天,趙先生小孩生病入院,醫生表示不適合出行,趙先生隨即聯繫該網站,要求取消訂單及退費。對方以“小孩生病,大人仍可外出”為由拒絕了趙先生的訴求,並指出網站生成的“出票訂單”已對退改簽有明確規定,一切依此處理。

  攜程“假機票”風波、去哪兒網高額退改費、同程旅遊被指修改電子客票行程單……去年一年,國內幾大主要線上旅遊網站均因服務問題遭媒體曝光。線上旅遊平臺以極大的便利性和較高的性價比在成為消費者尋求旅遊服務提供商首選的同時,也因各種問題成為消費投訴焦點。

  對消費者來説,在選擇網上旅遊産品時要小心謹慎,首先須查驗其經營合法性;在選購産品時要留意是否隱含不合理收費;在簽訂合同時,不僅要警惕低價誘惑陷阱,拒絕接受霸王條款,還要看清押金退還條件等,以最大限度保護自身權益。

  網路紅包騙局橫行

  據《蘭州晨報》報道,市民周女士收到“好朋友”發來的紅包連結,點擊進去搶到了500元代金券。但是,系統提示先輸入身份證號、手機號、微信賬戶資訊,再掃描二維碼即可領取。周女士有些猶豫,但想到是“朋友”所發,還是放心地照做了,但不到5分鐘的時間,周女士的銀行卡裏就少了1萬元。後經警方檢測,發現周女士掃描的二維碼裏藏有木馬程式。

  用手機軟體發紅包、搶紅包成為時下流行的互送祝福方式,但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此設下陷阱,讓不少網友蒙受損失。普通消費者在搶紅包時應注意:需要個人資訊的紅包不要碰、分享連結搶紅包多是欺詐、對於需要輸密碼才能拆的紅包多加警惕、防範“AA紅包”騙局、勿點高額紅包。

  P2P網貸有陷阱

  近年來P2P金融平臺盛行,成為許多普通網民的網路投資首選。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斷涌現。

  投資者董小姐曾向媒體表示,她在某P2P網站投資了一款“月標”産品5000元,對方表示投資他們的網貸産品,年收益率可以達到20%,另外還有0.8%的額外獎勵,開戶還送20元。不料第二天就遇到網站跑路,董小姐投入的資金全打了水漂。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累計問題P2P平臺數量高達1157家,涉及的投資人數約為15.7萬人,涉及貸款餘額為82.7億元。P2P交易平臺很容易出現提現困難、經營不善停業,更離譜的甚至乾脆跑路,因而普通投資者一定要謹慎選擇平臺,不要被高收益蒙蔽。

  公共免費WiFi洩露個人資訊

  據媒體報道,去年5月,市民王女士發現卡裏的一萬多塊錢不翼而飛。報案後經銀行及辦案機關調查發現,王女士的支付密碼已被駭客盜取,短信提醒也被遮罩。原來,4月份王女士在逛商場時,發現手機停機,當時手機已自動連接上免費WiFi,王女士就用手機充了100元話費,話費充上了,可是網銀密碼卻被駭客盜取了。

  近年來,移動支付用戶快速增長,移動交易終端正也逐漸成為犯罪分子的重點攻擊目標,用公共免費WiFi做誘餌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很多網民紛紛中招,落入不發分子佈下的陷阱。

  去年,央視315晚會現場為觀眾演示了利用免費WiFi截獲觀眾傳輸的照片及電子郵箱密碼,簡單程度令人乍舌。一份抽樣安全調查數據顯示,全國8萬個公共WiFi中有21%存在風險,其中絕大多數WiFi熱點加密方式不安全。為此,專家建議,用戶登錄公共WiFi時,一是不要盲目地“見網就連”,防止釣魚的虛假WiFi;二是不要進行網購和網銀操作,避免個人資訊的洩露。

  網購投訴持續上升 跨境、微商成重點

  國家工商總局3月9日公佈了《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2015年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諮詢情況》。數據顯示,2015年,網路購物投訴14.58萬件,同比增長87.3%,與“十一五”末相比增長了77.67倍,連續兩年排在服務類投訴首位。

  從投訴問題看,主要集中在:商品品質不合格、商品為假冒偽劣産品,虛假促銷,商家拒絕執行“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實物與宣傳不符,個人資訊遭洩露,發貨延遲等。在品類上看,家用電子電器類在消費投訴總量中高居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興起的“跨境購”和微商也問題多多。由於資訊不對稱,“跨境購”、“海外購”往往出現品質存在問題、國內外型號不符、售後服務不完善等情況;微商則存在虛假宣傳多,缺乏信用保證體系,維權難等情況。

  新科技的崛起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讓消費市場發生了很多根本性的變化,消費者要學會擦亮雙眼,謹防上當受騙、用正規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胡曉)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