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白麗克孜 帕哈丁)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這個以前很多寧夏人可能都未曾聽説過的偏遠小村莊,如今卻在全國出了名。因為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冒雨到這裡實地考察精準扶貧情況。脫貧攻堅,一直是他心頭的牽掛。他在這裡説道:"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
8月30日,第十二屆全國網路媒體寧夏行採訪團來到了這裡,雨後的楊嶺村天藍,樹綠,陽光溫熱,空氣清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雲霧繚繞,房屋掩映,宛如一幅水墨畫。
涇源縣是西部落後省份寧夏的貧困縣,大灣鄉又是涇源縣最貧窮的鄉。楊嶺村更是位於曾經"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腹地,山大溝深、産業滯後等因素制約著當地群眾脫貧的步伐。
但2016年大灣鄉楊嶺村卻成為了涇源縣26個脫貧銷號村之一,採取多項措施,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據楊嶺村第一書記蘭竹林介紹,全村有6個村民小組319戶1226人,2015年農民收入5580元。為加快草畜産業提質增效,夯實全縣脫貧攻堅産業基礎,涇源縣今年全面啟動實施飼草配送體系建設、龍頭企業培育、高品質肉牛繁育等重點項目,著力推進10萬畝優質牧草種植、10萬噸飼草加工配送中心、10萬頭優質肉牛保欄工程。聯合5個村成立了産業聯合黨支部,一頭對接農戶,一頭對接企業,農戶養高端牛不愁賣。結合政府貸款和補貼的政策,貧困戶只需出3000元,就能養殖一頭價值1.6萬元的安格斯牛,目前黨支部已經吸收帶動17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戶因人施策,佔全村四分之一的8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將通過養牛、教育、勞務、兜底等措施脫貧。
習總書記當時曾到回族貧困戶馬科、馬克俊家中詳細了解脫貧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情況。今天,採訪團的記者們也來到了他們的家中。
馬科家的小院溫馨乾淨,院子裏的李樹、梨樹、杏樹長勢喜人。馬科説總書記能來到自己的家中,實在意外。當時,總書記就站在小院裏親切詢問他家中的情況:老人的生活怎麼樣?他的生活怎麼樣?孩子的生活怎麼樣?老人擁有養老和醫療,自己養著6頭安格斯黑牛,政府不僅提供無息貸款,免費給予部分資金支援,還在養殖過程中提供各種補貼,從蓋牛棚到飼料,母牛生了小牛仔二者都有獎勵,合作社不僅提供各種技術支援,收購價格還高出市場價格百分之三十六,在政府的大力幫扶下,他的年收入提升了很多,各種收入加在一起能達到3萬元左右。他的孩子們都在讀書,政府領導也是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實現讀書夢。從中央到地方,領導不斷來了解他們的情況,給予各種支援,43歲的馬科説自己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了,爭取年底再多養幾頭牛。
59歲的馬克俊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他家是楊嶺村的科技示範戶,養了5頭牛,女兒們都出嫁了,家裏只有他和老伴兩個人。馬克俊是楊嶺村精準識別確定的貧困戶,如今在政府的幫扶下生活沒有太大的負擔,自己的身體也很好。他説總書記當時在他家停留了40分鐘之久,坐在他家的炕沿兒跟大夥算脫貧帳。從養了幾頭牛、怎麼喂飼料到種多少畝地都細緻詢問,嶄新的牛棚和新品種牛引起了總書記的注意。他家的房子已經蓋了16年,但是看起來非常嶄新,房子外墻都貼著瓷磚特別閃亮,小院中間有一個花池,裏面種滿了沾滿露珠正在燦爛綻放的鮮花,脫貧後的生活充滿詩意。
楊嶺村按照"五通八有"目標,實施農村公路、美麗村莊等工程建設,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後勁。目前,本村已投資700余萬元,新修文化廣場1處、新建垃圾填埋點1處、正建3萬噸飼草配送中心、硬化村內巷道6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3盞,購進安格斯基礎母牛88頭,育肥牛 26 頭,建成養殖暖棚128棟。大灣鄉的蕭關肉牛養殖合作社為推動大灣鄉肉牛養殖産業和脫貧致富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真正形成了一頭牽農戶、一頭連市場的發展格局。通過綜合施策,年內全村能夠實現脫貧目標。
不僅是馬科和馬克俊,採訪團走在村裏的小路上,不斷碰到這種笑容滿滿,淳樸善良的老鄉記者詢問他們:"那天見到總書記了嗎?"他們都一個勁兒地點頭,答:見到了,見到了。一位75歲的老人激動地説:"太意外了,怎麼也沒想到習總書記能來到我們這個又偏遠又貧窮的的地方。""我們這裡以前是最窮的地方,不僅經濟落後,思想也很落後,現在確實好太多了,路修到了家門口,水電全通,醫療養老都有保障,大家在政府的帶領下養牛致富,困難戶還可以申請低保。"老人説,並熱情地邀請我們一定要去他家坐坐。
在楊嶺村,生活越來越好的不是個別家庭,家家戶戶都走在脫貧的康莊大道上。村民們牢記著習總書記説的:"好日子是通過辛勤勞動得到的。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産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駐村第一書記蘭竹林曾鄭重向總書記保證"要讓貧困村儘快脫貧摘帽,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楊嶺村脫貧的信心越來越足,脫貧的道路越走越寬。
【編輯】:白雪【責任編輯】:[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