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青龍嘴村:昔日貧困村“變身”小康示範村

2016年08月23日 11:08:53  來源:遂寧日報
字號:    

  鄉黨委領導時常關心羊場的發展

  黨建引領 精準扶貧

  青龍嘴村:昔日貧困村“變身”小康示範村

  兩山夾谷,旱片死角。曾經的青龍嘴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兩年,在鄉黨委的領導下,帶著責任、帶著感情,真扶貧、扶真貧,從大處著眼,從細微處著手打好扶貧攻堅戰。如今,在黨建引領下的青龍嘴村扶貧工作已開花結果:農業産業風生水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縣“後進”貧困村變小康示範村,走上陽關道,前景廣闊。

  黨建扶貧

  源頭激活幹部發展思路

  走進青龍嘴村,一條條蜿蜒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片片魔芋田鬱鬱蔥蔥。踏入村委會辦公樓前,“有事來説説,無事來坐坐”一親民的楹聯赫然入目;旁邊的文化墻上印著該村黨建工作,新村建設規劃,本村的致富、孝德、守法類“明星故事”。“這是今年村上便民服務站成立後貼上去的,在以前是沒有的。”村支書張會路説,這些變化是近兩年鄉領導以黨建促扶貧的重要成果。

  青龍嘴村,位於射洪縣太興鄉政府以北1公里,地處兩山夾谷,路差、土貧,旱片死角,只能種玉米、花生、棉花等耐旱農作物,大米基本靠買,多年來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後進”貧困村。

  直到兩年前,鄉黨委書記楊志敏上任以來,嚴抓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政治教育、思想引導,從源頭上疏通鄉村幹部主動謀發展的思路。他説:“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推動科學發展,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證。”

  産業扶貧

  培育自身造血功能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人。黨建引領,鄉幹部逐漸厘清發展思路,在引導農民發展産業致富中,意在培育村上的“造血”功能,充分發揮致富聯帶作用,先扶起幾個支柱産業和致富先鋒,帶領農民增收脫貧。

  去年7月,在鄉黨委的動員下,多年在外做建築工程的青龍嘴村人廖友建,回鄉承租土地200余畝、山林500余畝、水田100余畝,修建羊場、開發泥鰍和魚等水産養殖,建立射洪萬寶集門畜牧有限責任公司,打造“公司+基地+大戶+農戶”的養殖模式,吸引30戶村民加入山羊養殖,吸收周圍200余村民就近打工。

  去年冬天,通過鄉黨委牽線搭橋,本村支委委員李國良,一位多年探索魔芋種植的“土專家”,和九耕人公司合作,成立九耕人魔芋專業合作社,建成以青龍嘴村為核心輻射全鄉及周邊鄉鎮的1000畝魔芋種植基地,帶動全縣220余戶農民種植魔芋6000余畝。

  如今,黑山羊和魔芋已成為村上的兩大龍頭産業,既提升了青龍嘴村的整體産值,樹立了致富先鋒,又吸引了就近7個組的農戶參與種養殖和就近打工,充分發揮了致富聯帶作用。

  今年50多歲的村民趙正東,以前靠務農打零工為主。去年9月,趙正東應聘到萬寶集門的山羊養殖場做管理,每月工資3000元,包吃包住,還買保險,每年純掙3萬多元。他説:“這都得感謝政府産業扶貧的好政策。”

  據鄉長楊偉介紹,從去年到今年7月,萬寶集門和九耕人魔芋已投入600余萬元,向附近打工的老百姓支付工資55萬元。

  精準扶貧

  101戶困難戶過上新生活

  8月中旬,村民張永昌和老伴繞過自家魚塘,穿過數百米的荊棘路來到後山林地雞棚喂雞……“等這300多只雞長到年底又可以賣2萬多元錢,我們又有錢給孩子看病了。”老兩口一邊喂跑山雞,一邊相互安慰。

  張永昌在村裏是個勤勞的人,靠種地、養雞,家裏小日子還算過得去。前年開始,兒子股骨頭壞死,近30萬元的手術和醫療費,讓家裏入不敷出。鄉上和村上幹部了解情況後,將其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在鄉村幹部的關懷下,張永昌買了300多只雞苗、6頭大黃牛和一些魚苗。

  據張永昌介紹,今年上半年他們賣掉一批跑山雞,利潤在2萬元左右。

  村支書張會路説,從去年開始,村上加大對困難戶和困難個人的扶貧力度,扶貧對象由各組推薦並討論,最終全村確定了101戶104人。扶貧對象確定後,鄉上和村上根據困難程度給予了不同計劃的幫扶。

  目前,太興鄉通過以黨建促産業扶貧,精準扶貧,青龍嘴村已形成山羊養殖、魔芋種植兩大龍頭産業和以竹鼠、跑山雞、水産養殖為主的特色産業集群。青龍嘴村,在黨建引領下的扶貧工作已開花結果,昔日的後進貧困村,如今是縣裏“農業農村工作”多次踩點的小康示範村,邁上前景廣闊的陽關大道。(記者 黃曉慶)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