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農産品轉基因迎政策“鬆綁” 食品安全仍是首要問題

2016年08月16日 13:47:4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基因産品迎來“春風”

  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表態,要加大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發力度,這樣的表述,無疑給轉基因農産品的商業推廣鋪路。可以預測,按照規劃,當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整體水準躍居世界前列,一個巨大的市場也將逐漸敞開,讓轉基因産品迎來了“春風”。

  今年以來,在中央1號文件、全國兩會以及農業部4月份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中,都曾提出支援轉基因發展。目前,對轉基因相關爭論的焦點仍集中在轉基因産品是否安全。然而就在8月1日,國家農業部網站公佈今年第7號農業部令,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行了十一項修改,修改後的《辦法》規定,根據《條例》(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九條的規定設立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工作,並要求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與試驗的單位是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應當成立由單位法定代表人負責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小組,負責本單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評價申報的審查工作。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與試驗的單位,應當制定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操作規程,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的可追溯管理。

  這些接二連三的規定都透露出強烈資訊,我國在轉基因科研以及推廣應用領域的態度是極為慎重的。

  “大膽研發,謹慎推廣”是中央為轉基因農作物商用的定調。除了主管部門接連力挺外,科學界也對轉基因變得更為“包容”。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表示,雖然轉基因技術只是整個農業育種技術的一個新的方法、新的發展,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育種方法,如傳統的雜交、分子標記育種、選擇育種等方法,“但目前這些方法已經發揮到極致了,或者説發展的空間比較有限。而‘轉基因’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個方法,效果也會是最好的一個方法。”

  現在在業內已經形成共識,中國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人多地少,農業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約束越來越強,發展轉基因農産品是有必要的。如不想在農業市場上長期受制於人,就必須加碼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推廣。在這一背景下,規劃的出臺無疑給市場帶來利好。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