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約車合法了,傳統計程車如何突圍?

2016年07月30日 08:13:31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7月28日,備受關注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網約車的合法身份最終得以確定。移動網際網路出行如火如荼發展的當下,“網際網路+交通”讓人們的出行變得更加智慧便捷,但也讓傳統計程車行業面臨“兵臨城下”的嚴峻形勢。

  隨著網約車服務的流行,一些網約車平臺利用資本優勢,給乘客高額獎勵和優惠、向駕駛員發放超額補貼等手段,搶佔市場份額,對傳統出租汽車行業造成較大衝擊。

  面對滴滴出行、優步等網約車的咄咄逼人之勢,傳統計程車如何破局、突圍?《工人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一些傳統計程車公司開始“搭車”網際網路,利用一直以來的合規性和專業司機優勢,推出基於網際網路的新産品。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成為他們應對挑戰之策。

  “觸網”搶客源

  開了近30年的計程車,58歲的趙來生以前從未想過“觸網”接單。

  為適應網際網路出行市場的發展,2015年9月,趙來生所在的首汽集團推出了“首汽約車”。北京市交通委執法總隊、運輸管理局計程車處的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家得到政府認可的約租車企業。”

  與過往漫無目的“掃街”相比,趙來生擔任約車司機後,其工作環境、服務方式和薪酬待遇等,與之前截然不同。

  不同於A級經濟型車,趙來生目前駕駛著一輛B級舒適型轎車,車內提供無線網路、充電器、紙巾、雨傘等服務。他只需在手機上接收訂單,到府服務即可。

  普通計程車司機需要每月給公司交“份兒錢”。當了約車司機後,趙來生告別了“份兒錢”,按基本工資和接單量抽成。過去,他月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如今,不用再為“份兒錢”擔心的趙來生,每天需要在用車“高峰”和“平峰”時,各計時“打卡”4個小時即可。

  趙來生告訴記者,現在他每天最多能接8單,“上月拉了1.6萬元,工資發了8000元。”

  目前網約車市場上車型和司機的良莠不齊,讓一些出行者對其安全性産生懷疑,這也為傳統的“正規軍”進入網際網路出行提供了市場。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趙妍告訴記者,因業務需要,她時常需要為合作夥伴訂車接送,“選擇這種‘官方專車’比較放心。”

  記者注意到,目前上海大眾交通集團、強生集團等正在積極探索網路約租業務。廣州市交委也透露,正在試點並擬推廣計程車網際網路約車功能。“首汽約車”CEO魏東表示,“網約車最終拼的是服務,只要保證乘客的出行安全、提高服務品質,每家網約車平臺都能發揮其優勢,共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出行服務。”

  租車也講“網際網路”

  除了網約車,一些傳統的計程車公司開始涉足能夠滿足城市中快速、高頻短途出行需求的分時租賃業務。

  與傳統的租車按日計算不同,分時租賃是結合網際網路思維出現的新興租賃業態,它按照時間和里程計費,也就是以小時計算提供汽車隨取即用的租賃服務。其特點是分時租用、高度互聯、按需付費、隨借隨還。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網際網路+交通”新業態成為北京緩解交通壓力的必然選擇之一。環保、輕質化的出行方式成為城市居民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應運而生,而且成為傳統計程車公司業務轉型升級的探索點。今年2月,首汽集團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Gofun出行”正式上線,運營網點覆蓋北京、上海等多個白領聚集區和核心商圈。

  首汽集團副總經理梁海晨告訴記者,新能源分時租賃出行主要針對白領階層,整合其在通勤過程中碎片化的用車需求,“有些白領沒有開車上班,但上班途中需要出行辦公,公交、地鐵有時會有些週折,如果商廈樓下就有分時租賃的網點,他們可以自己下單開車到所需地方,可以極大地方便日常出行。”

  依託網際網路思維的新能源分時租賃看似無人值守,但其對運營點的佈局與運營管理的要求極高,在梁海晨看來,這項業務必須通過高頻次、高密度的服務,去替代私家車的剛需、滿足城市短途出行的需求。

  “在共用經濟的理念下,將車輛接入網際網路平臺,借助網路平臺的透明性、即時性和智慧化進行分時租賃,既能使車輛利用率最大化,也能緩解多數城市交通擁堵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劉建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表示。

  “最後的競爭是專業司機資源的競爭”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出租汽車年客運量約400億人次,折合每天有超過1億人在使用出租汽車服務。

  對於傳統計程車公司借助網際網路推出的新産品,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副教授顧大松認為,這些都是傳統計程車公司跳出傳統管制政策、走向市場化的積極探索。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看來,傳統計程車進軍專車市場,是在面臨專車嚴峻挑戰下的有益嘗試。傳統計程車行業有它的傳統優勢,諸如其管理優勢、專車隊伍的優勢以及專車運營的成功經驗等。

  “網際網路時代的激烈競爭下,傳統的計程車公司要想在市場中取勝,最重要的是改善企業和司機的關係。”顧大松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在計程車公司中即是司機,“網約車平臺最後的競爭是專業司機資源的競爭。”

  隨著移動出行的發展,用戶對管理、服務和專業司機資源越來越重視,這些方面是新興網際網路約車平臺的短板,卻是計程車企業的長項。顧大松認為,傳統的計程車公司可以強化自己在這方面的優勢和競爭力。

  在顧大松看來,“網際網路企業平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有了老大、老二,就沒有老三的地位。”他認為當前的打車軟體已是“紅海”,再建打車APP有些晚了。這種情況下,計程車公司可以提供專業司機和優質服務給既有的打車平臺,借助規模經濟,為司機和客戶提供更好服務。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