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衛計委:居民健康總體達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2016年07月22日 06:41:52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資料圖。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紅房子醫院)8日披露,該院剛剛成功接生了同卵四胞胎,四名女嬰和她們的媽媽母女均安。

  資料圖。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紅房子醫院)8日披露,該院剛剛成功接生了同卵四胞胎,四名女嬰和她們的媽媽母女均安。

  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李金磊)國家衛計委日前公佈《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和相關數據的説明。結果顯示,2015年居民年均就診5.6次,醫院次均門 診費用233.9元,居民健康水準總體上處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病人醫藥費用漲幅低於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長,但居民就醫流向沒有明顯改善,依然向高級 別醫院集中。

  居民健康水準怎樣?

  ——處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居民健康水準的指標主要是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産婦死亡率。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居民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2010年提高1.51歲。嬰兒死亡率由2014年的8.9‰下降到2015年的8.1‰,孕産婦死亡率由21.7/10萬下降到20.1/10萬。

  國家衛計委表示,居民健康水準總體上處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部分地區已經達到或接近高收入國家的水準。

  醫藥費用降低了嗎?

  ——漲幅低於居民收入增幅

  在大家關心的醫藥費用方面,公報數據顯示,2015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233.9元,按可比價格上漲4.9%;每人平均住院費用8268.1元,按可比價格上漲4.1%。

  雖然醫藥費用依然在上漲,但費用漲幅低於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長速度(城鎮居民6.6%,農村居民7.5%)。

  中新網(微信公眾 號:cns2012)記者注意到,目前新一輪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已經啟動。根據7月6日公佈的《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醫療服務價格將“有升有 降”,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服務價格將提高,大型設備檢查價格將降低。官方強調,要確保改革後患者費用負擔總體上不增加。

  就醫扎堆現象改變了嗎?

  ——病人依然向高級別醫院集中

  長期以來,患者看病喜歡扎堆去大醫院、好醫院,這也加劇了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公報的數據顯示,這一現象仍未有效改觀。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7.0億人次,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5.6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佔比 56.4%,比上年減少1.0個百分點;醫院門診量佔比40.0%,比上年增加0.9個百分點,其中三級醫院診療量佔總診療量的19.5%,比上年提高 1.1個百分點。

  “這説明醫院門診量增速快於基層門診量,病人依然向高級別醫院集中。” 國家衛計委指出,需加快推進分級診療、落實基層首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診療模式。

  醫生負擔減輕了嗎?

  ——日均工作量略有減少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醫生工作太多太累的報道時常見諸報端,那麼,2015年醫生的負擔有所減輕了嗎?

  公報顯示,2015年,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3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公立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與2014年比較,醫院醫師日均擔負工作量略有減少。

  工作量的減少與醫務人員增加、醫療服務利用增速明顯放緩有關係。統計數據顯示, 2015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069.4萬人,比上年增加46.0萬人(增長4.5%)。2015年門診總量比上年增加1.0億人次(增長 1.3%),低於前四年5.3%的年均增幅;住院總量比上年增加613萬人(增長3.0%),低於前四年8.2%的年均增幅。(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