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第二批航太員葉光富的首次“探險”

2016年07月21日 16:22: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7月21日電 題:中國第二批航太員葉光富的首次“探險”

  作者 張素 朱霄雄

  20日的北京暴雨如注、涼意陣陣,空氣濕度達到96%。這樣的氣候有助於理解義大利撒丁島的洞穴環境——那裏濕度超過99%,溫度維持在15攝氏度,常年暗無天日。

  歐洲空間局自2011年開始在那裏組織洞穴訓練。用歐洲航太員中心航太員訓練部主任魯迪格塞納的話説,“沒有陽光,沒什麼聲音,連食物的選擇也十分有限”,這種與太空類似的極端環境,恰是評估和鍛鍊航太員的理想場所。

  航太員們需在洞穴中完成多項任務,比如:對未知區域的探索和勘測、將測量數據生成3D圖像、實時對環境參數進行監測、開展生物與微生物研究、對地質和水質進行採樣研究等。

  中國航太員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説,洞穴中黑暗、陰冷、潮濕、封閉、地理條件相當複雜,可以模擬航太飛行環境。進行洞穴訓練,既強化了航太員的安全意識,規範了航太員的行為,也能磨練航太員的意志,使其克服心理恐懼。

  經過積極爭取,中國航太員中心在2016年7月首次派出航太員參加這項訓練。生於1980年9月的四川成都人葉光富被選中,他與來自美國、俄羅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太員共同在洞穴中生存了6天6夜。

  “好似進行了一場星際探險。”葉光富形容説。

  在他的講述裏的確是“險象環生”。比如有一名隨行人員因急於下降到洞底,未把繩索牢牢固定在岩石上,結果“啪”得一聲摔到地面,幸而那人距離地面較低,僅受到輕微擦傷。再如,他們對一個未知洞穴進行測量時,葉光富敏銳判斷出岩石鬆動痕跡,迅速召喚同伴回撤。幾乎同一時間,岩石堆開始下滑,亂石崩塌持續1分鐘,令他們後怕不已。

  對於葉光富來説,這次所探的“險”不僅是懸崖峭壁。這是中國航太院首次和多國航太員共同開展訓練,也是中國首位尚未執行飛行任務即公開身份的航太員。要迅速融入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航太員群體間,葉光富憑藉的是流利的英語、過硬的實力和自信的心態。

  他在此次任務中扮演了一個對於能否安全出洞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洞穴探測和內部定向。葉光富説,這是全體航太員一致通過的決議,“有一位航太員説,‘讓葉執行這項任務,我非常放心’”。

  葉光富所展現出的中國航太員的精神風貌也獲得好評。隨行攝影師説他“似乎永遠也不知疲倦”,任務主管説他“為人很友好,而且聰明,總是樂於學習新的東西”。在歐洲空間局製作的視頻裏,葉光富也總是充滿活力,偶爾還會展現幽默一面。

  “執行飛行任務的過程中必須嚴肅認真。而在一個需要溝通的任務裏,我們也會通過開玩笑來促進融合。”葉光富説,每位中國航太員既具有特性,也能根據任務特點調整特性。

  魯迪格對一個細節印象深刻。“在進入洞穴前,航太員們需要檢查自己的裝備。令我非常欣賞的是,葉幫助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航太員理查德檢查了裝備,隨後理查德也幫葉檢查了裝備。”他説,中美航太員之間相互幫助和合作,國際合作正是探索太空的關鍵部分。

  中國正在加緊探索太空的步伐,擬於9月中旬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擇機發射搭乘兩名男性航太員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中國願為全世界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提供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的機會,國外航太員將有望登上中國的空間站。

  “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合作共贏。中國圍繞載人航太工程任務目標,從無到有建立了一套選拔訓練航太員的體系。”黃偉芬説,中國航太員中心已做好為其他國家培養航太員的技術準備。(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