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孫利軍:建構現代農業的關鍵在生態標準

2016年07月04日 11:38:15  來源:央視網
字號: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一番重要講話再次激發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新勢能。而關於怎麼強,怎麼美,怎麼富,無論是政府政策,還是民營機構的探索,都看中了“網際網路+農業”的廣闊前景。

  2015年7月,《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佈。其中“網際網路+”的11個重點行動領域裏,現代農業赫然在列。同年12月,孫利軍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農村淘寶負責人的身份躋身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之一,被視為阿里巴巴農村戰略開疆拓土的信號彈。

  2016年4月,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科學技術部、商務部、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林業局8部門又聯合印發《“網際網路+”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電子商務是該方案中的重要一環。同年6月,孫利軍現身由阿里巴巴集團、山東省壽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峰會”,激情昂揚地分享了他的“鄉村夢”。

農村電商重在生態

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兼副總裁孫利軍(照片由本人提供)

  這是一場政府、民企、農民三位一體,誰都不能缺位的戰役。參與其中的各方,都在自省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網際網路能給農業帶來什麼?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習近平從國家宏觀格局出發強調,現代農業必須走一條“大農業”的道路,以區別於以往的“小農”思維。而“網際網路”作為當前“新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于朝著多功能、開放式、綜合性方向發展的“大農業”來説無疑是備受矚目的加持。

  據了解,2014年我國農産品網路零售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農業電子商務正在形成跨區域電商平臺與本地電商平臺共同發展、東中西部競相迸發、農産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互動的發展格局。

  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表示,當前農産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通過電子商務實現了良性互動,國家和農業部都在大力推進。農業部將更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到2018年所有的公共數據要實現基本的共建共用。

  業內也普遍認為,作為一種生産方式、産業模式與經營手段的創新,“網際網路+農業”將通過便利化、實時化、物聯化、智慧化等手段,對農業産業鏈的生産、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産生深遠影響,從而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新動力。

  理論上沒問題,關鍵就看實操層面如何運作。

  農村電商這塊藍海,存續之道並非一途。孫利軍代表阿里巴巴給出的答案是“生態”。依據這一思路,阿里巴巴2014年就開始著手“千縣萬村計劃”,預計在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阿裏農村淘寶打出了“三網三中心”的佈局。

  “三網”即“天、地、人”。天網,意味著阿里巴巴在農村戰略上堅持與政府合作的積極態度,這也是農村這個特殊市場所決定的,解決的是電商下鄉過程中的政策、市場、網路、公信力、區域壁壘等問題;地網,是要解決“點”與“線”的關係,建設村淘點,鋪就物流網,解決農業電商上通下達的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人網,顯示出了阿裏改造農村的雄心壯志,即吸引農村外流務工人才返鄉創業。

  在三網基礎之上的“三中心”即生態服務中心、創業中心、文化公益中心。生態服務中心以村淘點為中心建構起一站式的農村信用體系、支付體系、生活服務體系等,實現城鄉一體;而創業中心和公益中心則更有深意。

  關於現代農業,習近平除了強調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之外,更特別指出,要適時調整農業技術進步路線,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農村淘寶的“人網”戰略和創業中心、公益中心的佈局正與此相契合。

  “阿裏創業16年來未嘗有過的一個與政府合作如此緊密的業務。”孫利軍稱,今天的電子商務離不開政府。2015年,中央財政計劃安排20億專項資金扶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資金的使用重點向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傾斜。這一政策極大地推動了電商企業對農村市場的關注和投入。

  “農村電商,不僅僅是阿裏的三大戰略之一那麼簡單,我認為是整個中國的農村革命的一次開始。”孫利軍果然如馬雲所言,渾身擁有典型的阿裏人氣質。在他心中,農村淘寶不僅僅是帶領消費品下鄉和農産品上行,更是通過合夥人返鄉創業,借助阿裏的綜合平臺,提升農民收入,改善農業,進而改善整個農村的生態圈。

現代農業重在標準

安徽岳西農村淘寶合夥人楊凱林路過村民的雞場時幫著送水(照片由本人提供)

  農村,有一方廣闊的天地;農業,有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而農民,有著我們這個民族最根本的生命力。

  “要以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關於加快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的重要講話,明確了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任務,為新時期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指明瞭方向路徑。

  農業産業大而不強,農産品多而不優,一二三産融合不深;農業生産基礎依然薄弱,現代設施裝備應用不足,科技支撐能力仍然不強;農業經營規模偏小、主體素質偏低,千家萬戶的小農戶生産經營方式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競爭要求,農業發展品質效益和競爭力亟待提高——此即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短板,而“三大體系”的頂層設計正是為解決這些短板提出的。

  “三大體系”各有側重,又相輔相成。現代農業生産體系重在提升農業生産力,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重在完善農業生産關係,二者又共同支撐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發展,體現了現代農業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相互作用、有機融合。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赴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再次強調要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建設,並提出深化國有農墾體制改革,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産業。

  這方面,阿里巴巴也是緊跟其上。“大米就是黑龍江最大的優勢。我們去年幫助黑龍江從溯源的標準開始,去建立這種標準化、規模化。”孫利軍一再強調,農村淘寶不僅要佈局一個生態,更要建立一個標準。

  這個“標準説”並非是阿裏一家正在考慮的事情,無論是聚焦農産品、農用物資的供銷,還是技術、物流等農村二三産業,乘著政策利好的東風,越來越多電商企業涌入這個大市場,每一個當事人都在尋求一條標準化的農業經營體系。而農村淘寶可以説是其中展現出了一定的實力,並明確提出解決方案的一個。

  “標準化的突破是今天村淘戰略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據孫利軍介紹,農村淘寶正在從三個方面進行推進:精品農業、訂單農業和縣域O2O。這三方面主要是為了解決農産品溯源跟蹤,以及渠道標準化。

  其實,強調標準在經濟領域的應用,尤其是在農業中的應用早有其人。早在2007年,習近平就曾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走高效生態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其中8次提到農業標準化,從發展現代農業的各個角度,提出了標準化要求。其中就有“加快推行標準化生産和管理,加強農産品生産環境和品質檢驗檢測,建立農産品品質安全可追溯體系”。

  除“追溯體系”外,習近平在文章中還提出,積極推廣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的生産模式;大力推進標準化、産業化的特色産業基地和特色農産品加工功能區建設;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和標準化農産品出口基地;加強高標準的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大力推進生態公益林、沿海防護林、高標准平原綠化工程建設,全面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等。

  這些要求雖然是十年前提出,但至今看來,對當前的農業發展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中國是一個地域性非常豐富的大國,我認為未來的現代農業應該根據地域特性,造出自己屬於本地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的生産。”孫利軍表示,習總書記提出的三大體系就是三個標準,而真正的標準一定是社會機制所驅動的。孫利軍説:“今天我們在做的是從下至上去完善習總書記的三張圖、三個標準。”

  總監製:羅琴

  監製:魏驅虎

  策劃:王敬東

  執行策劃:張莉

  主筆:Rain

  記者:李珊珊

  頁面統籌:李慧 邢明
          李夏 劉京京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