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美媒稱中企海外收購發展不順:大多時機選擇不對

2016年02月21日 06:38:02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美媒稱,過去失敗的陰影困擾著中國的新並購者。迄今為止,中國大多數海外收購案進展不順。相關公司在糟糕的時機對石油、礦業及金融領域投下大賭注。最近的交易與往常有些不同,比如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以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Syngenta),但困難依然存在。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18日報道,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中國買主在中國內地和香港之外完成的20筆最大交易中,有13筆交易涉及自然資源。國有石油巨頭中石化、中海油及中石油參與了其中九筆交易。另外四筆是由國家支援的金屬、油田服務、化學及投資公司開展的。

  報道稱,自這些交易達成以來,油價下跌了一半以上。中海油在以15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尼克森(Nexen)之後,努力克服洩露問題,逃離葉門內戰,在加拿大難以處理的油砂中提取原油也十分棘手。

  除了大宗商品外,其他商品的記錄也沒好多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金融危機陷入深淵前對摩根士丹利及黑石集團進行投資。中國三峽集團向葡萄牙EDP公司投資35億美元,而該公司目前的股價比投資時少了五分之一。自2014年進行投資以來,在香港上市的萬洲國際(WH Group)的市值自2014年流通以來跌了大約三分之一,這説明該公司以71億美元進軍美國豬肉産業的事已經無法引起投資人的興趣。

  報道稱,鋻於中國出現海外並購熱,2015年的交易額達到創紀錄的1130億美元,這些毀滅價值的交易令人擔憂。當然,中國買主或許得到了一些教訓。中國化工董事長任建新等經驗豐富的交易商將很多世界一流的外國公司收入囊中,和追求能源安全的交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報道稱,但就像其他跨境買家一樣,中國公司可能難以有效運營新的海外據點,同時獲得員工及政府的支援。諮詢公司BCG的調查顯示,中國收購者認為只有32%的對外交易“沒有問題”,而鉅額債務進一步加劇了風險。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