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四川涼山父母2萬元賣親生兒 相當於年收入數倍

2016年01月24日 07:19:43  來源:現代快報
字號:    

  原標題:父母2萬賣掉親生兒相當於年收入兩三倍

  四川涼山父母2萬元賣親生兒 相當於年收入數倍

  被販賣的兩名嬰兒獲救

  最小的出生僅4天,最大的才2歲半,他們本該是被父母捧在掌心悉心呵護的寶貝,卻在嗷嗷待哺時就落入人販子手中,在陌生的鄉村成為等待出售的商品。

  1月14日,四川和山東警方聯合在山東省臨沂市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展開抓捕行動,端掉了一個跨省特大販嬰團夥,一條販嬰黑色産業鏈浮出水面。

  行動

  78名嫌疑人落網 15名嬰幼兒獲救

  襁褓中瘦小的嬰兒還沒有名字,撕心裂肺地一陣哭鬧之後,他在民警的懷中靜靜睡著了。

  1月14日夜,在山東臨沂市平邑縣一座普通的出租小院裏,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處民警羅彥伽和同事們解救出8名來自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嬰兒,最小的出生僅4天,最大的2歲半。

  民警破門而入時,一陣刺鼻的臭氣撲面而來。客廳裏到處散落著空啤酒瓶和垃圾。臥室裏,三個帶著酒氣的男人睡在床舖上。另一個房間裏,地鋪上坐著7個婦女,8個小孩哭成一片。奶瓶、用過的尿不濕散亂地扔在地上,散發出陣陣惡臭。房間角落裏,三名腹部明顯隆起的婦女雙眼無神地看著民警。如果沒有這次抓捕行動,她們將在不久後將自己的親生骨肉出賣給山東的買家。

  當晚,部署在臨沂市蘭山區、河東區、費縣和四川省涼山州的民警也同時出擊。行動共抓獲嫌疑人78名,解救出15名嬰幼兒,至此,公安部督辦的第618號哈馬爾吉團夥販嬰案成功收網。

  現象

  令人觸目驚心的“涼山販嬰”

  2015年9月,一對來自四川涼山州喜德縣的夫婦哈馬爾吉、阿俄麼子洛引起了四川警方的注意,他們長期往返于涼山州西昌市和山東臨沂市之間,去時帶著嬰兒,回時空手而歸。

  這些孩子從哪來?帶給誰?隨著偵查工作的深入,二人作為販嬰集團首領的身份逐漸清晰。

  作為幕後老闆,哈馬爾吉在涼山有著廣泛的人脈,在他的販嬰網路中,“馬仔”遍及喜德、布拖、普格、寧南等地。他的妻子阿俄麼子洛負責在涼山地區貧困的鄉村組織購買嬰兒,被賣掉的嬰兒基本來自自願將孩子出售的父母。

  一位涼山的基層幹部曾向記者解釋當地的販嬰現象:過去由於鄉村超生嚴重,一些家庭無法撫養小孩,便以認乾爹、乾媽的形式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他人撫養,收養的家庭會給孩子親生父母一筆錢。對於送出去的孩子,親生父母都知曉去向和成長的情況,還定期去看望。漸漸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開始利用一些家庭的超生從中牟利。

  2012年左右,涼山的販嬰案件發展到頂峰。賣掉一個男嬰,父母能得到2萬元的報酬,相當於一些賣嬰家庭一年收入的兩三倍。

  離開親生父母的孩子由“馬仔”先乘車帶到西昌,再坐火車經成都帶到山東臨沂。由於“馬仔”多為女性,她們喬裝成孩子的母親,途中能夠輕易躲避盤查。

  到達臨沂後,他們就入住哈馬爾吉在臨沂市平邑縣的出租屋,由哈馬爾吉聯繫下家。他們與臨沂當地人販子相互勾結,構成更加複雜的網路。

  通過層層轉手,最終被賣到收買者家庭裏的男嬰價格變成了5萬到6萬元,女嬰則從1萬元的初始價變成3萬到4萬元。除了直接從父母手中“收購”嬰兒,人販子還組織懷孕婦女直接赴收買地分娩。

  “販嬰團夥具有完備的組織體系,形成了集購買、運送、販賣‘一條龍’的組織網路體系,各環節有嚴密分工。運送人有時也是仲介、販賣人。”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處民警表示。

  記者採訪了解到,自販嬰案件從2007年左右開始在涼山出現以來,警方不斷鐵拳出擊,形成了巨大震懾。當前涼山地區的販嬰案件已降至歷史最低點,近兩年來收網的案件基本是通過對過去的線索進行追溯發現的。

  對策

  打擊買方市場、治窮治愚方能釜底抽薪

  “販嬰現象一直沒有禁絕,很大原因在於買方市場的堅挺。”一位民警説。

  四川近年來偵破的販嬰案件表明,嬰兒買家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販嬰案件涉及人員多、鏈條長、地域廣,偵查線索容易中斷,再加上嫌疑人往往以虛假名字交易,人販子被抓獲後,難以搜尋收買方,缺乏證據印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此類案件的打擊難度。

  同時,一些嬰兒買入地戶籍管理混亂,一些買家採取各式各樣的方法逃避DNA比對,也讓解救工作面臨困難。

  “過去在對買方市場的打擊上存在‘失之過軟’的問題,根據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凡是收買被拐婦女、兒童都將被追究刑事責任。”一位民警説。

  多名接受採訪的涼山基層幹部表示,要實現真正的釜底抽薪,一方面需要拔掉“窮根”,另一方面需要讓更多的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

[責任編輯:尹賽楠]